大唐躺平王大唐皇子开局被流放

第76章 灭蝗惠民!流民争当捕虫匠(第3页)


 人群骚动。


 土芋?啥玩意儿?


 管事指向旁边几个大箩筐。


 箩筐里堆满带芽眼、沾泥土的块茎。


 “这叫土芋!也叫马铃薯!”管事拿起一个高高举起,“耐旱!耐瘠薄!好养活!产量高!现在种下去,秋后就能收!一亩地能顶好几亩粟米!”


 他拿起旁边一张印着简单图画的纸(杜明月连夜赶制的种植说明):“看见没?怎么种,都画着呢!”


 “现在!听好了!”管事声音拔高,“一筐活蝗虫,或者半筐干蝗虫,换一篮子这宝贝疙瘩土芋种!够种半分地!换得越多,种得越多!秋后收的越多!这是恪王殿下给咱灾后补种的活命粮种!拿虫子换全家活路!过了这村没这店!”


 这话瞬间点燃了人群!


 庄稼人最认地!认粮种!


 尤其这颗粒无收的灾年!


 一筐虫子,换来秋后希望?


 “俺换!俺换!”一个头发花白老农,颤巍巍把刚换到手的铜钱塞回给伙计,指着自己那筐活蝗虫,“不要钱了!给俺换土芋种!俺要种!”


 “我也换!我这一麻袋干的!能换多少?”


 “快!再去抓!多抓点!全换种!”


 兑换桌瞬间挤满人,个个眼冒绿光盯着那不起眼的土疙瘩。


 恪记伙计忙得满头大汗,一边过秤蝗虫,一边分发种块和种植说明。


 那印着图的纸片,被庄稼汉们小心翼翼揣进怀里,视若珍宝。


 长安,两仪殿。


 烛火通明,映照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报。


 大部分是触目惊心的灾情:飞蝗蔽日,禾稼尽毁,流民盈道……


 李世民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桌面。


 一份来自河南道的加急奏报被单独放在一角。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落在上面。


 奏报里,灾情依旧,但其中几行字,格外不同:


 “……幸赖捕蝗甚力,部分晚播之粟米、荞麦得以存留……流民情绪稍稳,多受雇于恪记商行,捕蝗换钱……恪记于各要道广设收蝗之所,以钱粮易之,兼以蝗虫兑换‘土芋’之种,流民趋之若鹜,虫害稍遏……”


 “恪记……李恪……”李世民低声念着,深邃的眼眸看不出喜怒。


 沉默片刻,终于开口,声音在空旷大殿中格外清晰:


 “王德。”


 侍立一旁的内侍监王德立刻躬身:“老奴在。”


 “传旨,”李世民手指在那份奏报上轻轻一点,“召蜀王李恪,明日……进宫奏对。朕,要好好听听他这‘灭蝗惠民’,到底还有多少……出人意料。”


 “遵旨。”王德恭敬应下,倒退着出了大殿。


 殿外廊下阴影里,一个小内侍身影悄无声息退去,脚步匆匆,方向宫城深处,长孙皇后的立政殿。


 几乎同时,长孙府邸书房内。


 烛光下,长孙无忌脸色阴沉。


 他面前也摊着一份密报,内容与皇帝御案上那份相似。


 当他看到“召蜀王李恪明日进宫奏对”时,捏着密报的手指猛地收紧,指节发白,上好的宣纸瞬间被攥成一团。


 他猛地将纸团狠狠掼在地上,胸膛起伏,眼神里翻涌着冰冷的怒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夜,还很长。


 长安城的暗流,随着皇帝的口谕,涌动得更加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