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躺平王大唐皇子开局被流放
第223章 武后临朝称制始(第2页)
程咬金啃着胡饼嘟囔:"要不咱反了?凭咱的水泥碉堡和橡胶火弹,怕她个啥?"
"不能反。"李恪敲着桌案,"眼下反了,正好给她借口出兵。咱先稳住,她要权,咱就给她面子——但安西的兵、粮、技术,不能交。"他对长孙冲道,"你去拟个折子,就说安西偏远,需'便宜行事'以御吐蕃,其他的都照她说的应着。"
折子送走没几日,安西的街头就热闹起来。泥瓦匠正铺水泥路面,孩童捧着活字印刷的《安西杂记》看——上面印着"凿井得泉垦田得谷"的插画,配着"赋税十取一"的字样。
"还是蜀王在这儿好。"卖胡饼的老汉边烙饼边念叨,"长安那边换了仨皇帝了,咱这儿连粮价都没涨过。"这话传得广,连西域的胡商都说:"要做生意,去安西,不去长安。"
杜明月趁机开了新瓷窑,烧的瓷碗底都印着"安西督造",往波斯运时,利润比往长安运还高。"咱不缺钱。"她拿着账本笑,"武后想卡咱,咱就自己找活路。"
就在安西日子过得安稳时,长安的敕令终于到了。使者是武后的亲信,捧着锦盒满脸堆笑:"蜀王殿下,太后娘娘说了,您平倭有功,特晋爵为'海东郡王'。只是新帝登基,需祥瑞贺喜,还请殿下献些南洋的奇珍;另外...边军的甲胄也该换新了,太后盼着您能多送些军资来。"
李恪打开锦盒,里面除了敕书,还有块玉珏——是给质子的信物。
"祥瑞?"李恪指尖摩挲着玉珏,突然笑了,"正好南洋献了株并蒂莲,我让人用琉璃罩着送回去。军资也简单,我让人运些新制的藤甲去——比铁甲轻,还防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