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瞒天过海》展映

同一天下午,《瞒天过海》紧随色界之后开始展映。

 

同时展映的还有姜闻的太阳依旧升起。

 

相比色界,瞒天过海的展映人数显然没那么多,毕竟在国外曹卫平的名气是不如黎安的。

 

来这里观影的影评人和观众显然都是一些外国面孔,亚洲面孔并不多。

 

电影展映的同时,曹卫平就在一边,时刻关注着大家的反应。

 

很快整部影片就结束了。

 

大家也都纷纷讨论了起来。

 

瞒天过海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悬疑犯罪片,方阳的这一版更侧重于情感的冲突,和商业的戏剧化反转,娱乐性更强。

 

但是在人性困境、阶级矛盾进行了弱化处理,所以批判性和斗争性上面弱一些。

 

娱乐性在这一点上,观众的观影感受是非常棒的。

 

曹卫平和方阳两人在一边,不止一次听到了观众的惊呼声。

 

尤其是关于埋尸体地点这一项上面,最终的结局,观众反应过来的时候,都很兴奋。

 

难怪警局找不到尸体,原来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所以第一场展映下来,现场大部普通观众的感官都非常不错。5分满分,大部分观众都能给出4-4.2分左右高分数。

 

但是影评人和专业电影人显然会对电影有着更高的要求。

 

对叙事结构、主题把控、批判性等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叙事结构这一点,影评人对于导演的手法还是认可的。

 

但是对于主题的把控上大家褒贬不一。

 

影片采用了经典的反杀再掩盖的模式,通过多层时间线交叉叙事,逐步揭露真相。前半段的铺垫细腻,细节经得起推敲,后半段反转密集逻辑链条也完整。

 

但是,影评人对于艺术性的要求非常高。这些普通的戏剧化手段镇不住他们。

 

艺术性体现在哪里?

 

那就是对人性困境、阶级矛盾乃至对社会的尖锐批判!越批判越斗争就越艺术。

 

这点其实在方阳制作剧本的时候是有想到的,他和曹卫平也对此进行了一些修改。但是最终的取舍还是偏向于商业和娱乐。

 

因为在国内纯粹的艺术片没有市场。如果真的拍成尖锐的批判电影,那估计上映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