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砺剑(第2页)

 

这还得从其机翼设计说起,为了追求机动性,寰宇科工的两代产品,也就是xtA-11和xtA-19都采用了可变翼结构,在xtA-19上更是极其极其激进,纵观人类历史,也还没有出现过一款像xtA-19这样,能将前掠翼变为后掠翼的战斗机。

 

而如果将xtA-19,也就是圣剑视作激进,那么雨燕则是在激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了科幻的程度。

 

其机翼虽然看上去只是常规的后掠翼,但是其内部结构就另有乾坤了。其机翼内部有大量细小的可活动组件,在机载计算机的帮助下,可以随时随地对机翼和尾翼的大小以及形状进行一定调整,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连机翼都可向上或向下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叠,保证时时刻刻都能获得最优的飞行效果。

 

根据格拉克斯公开的数据显示,雨燕的机翼面积最大可扩展18%,最小可缩小10%,最多可以下折45度,上折15度。全动垂尾的面积最大可增加10%,最小可减少6%。

 

如此大幅度的变化是一般的硬质蒙皮材料,甚至一般的柔性金属都无法做到。而凝胶状柔性金属材料最大的特性,便是兼顾了强抗冲击性与延展性。格拉克斯正是看上了柔性金属材料的特性,才研制出了这种特殊的可变翼结构。

 

当然,先进的可变结构也需要更先进的控制系统才行,在这方面,寰宇科工的fbrf,也就是射频飞控确实还是居于领先地位,而格拉克斯就不如寰宇科工了。但是,东边不开西边开,既然不能在飞控上下功夫,那就在人机结合上更进一步。

 

别忘了,包括独行隼和女王隼在内,其座椅都是从格拉克斯采购的,上面都内置了紧急g力抵抗系统。而这套系统内,拥有一套简易神经直连系统。格拉克斯的方案,正是在简易神经直连系统上做出改进,通过特殊的驾驶服与飞行头盔,直接读取飞行员的脑电波,再将其映射到战斗机上实现实时操控。

 

不仅如此,要知道,能读取脑电波,就意味着可以直接绕过人的五感,直接向大脑传递信息。现在的战斗机上,耗电量最大的除了雷达之外,就是需要时刻运转的全景式座舱。在使用直接向飞行员大脑输送信息的技术后,全景式座舱已然没有那么必要了。

 

除此之外,雨燕上也搭载了量子雷达技术,只不过格拉克斯并没有像寰宇科工那样独力研发,而是拉上了几家公司一起。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研制出的量子雷达探测性能,甚至比寰宇科工的还要领先一些。

 

不过嘛,几方联合研发虽然可以发挥各方的长处,但是也很容易把各方的短处叠在一起爆发出来。这型雷达虽然探测性能强劲,但是作为代价,其耗能就有点小小的夸张了。更要命的是,因为没有分布式矢量系统,为了追求机动性,雨燕的机身偏小,是没有办法像圣剑那样,靠着庞大的机身,硬生生塞下两个四代反应堆。

 

而在这里,就体现出顶级工程师之间的心有灵犀。

 

李听寒在设计xtA-119s时,面对使用大量下放技术后,一个三代堆性能不足,机身框架塞不下两个三代堆的问题,采取了一个三代堆加一个二代堆加电池的组合方案。而在雨燕上,雨燕的设计师加鲁特·鲍曼也同样采用了这一方案。只不过,和李听寒在xtA-11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不同,加鲁特的雨燕毕竟尚在设计中,改动空间很大。因此,加鲁特的方案也就比李听寒的方案精巧多了。

在固定武装方案,雨燕没有选择激光机炮。因为加鲁特认真研究了能量护盾的原理,认为一味地迭代大威力的激光机炮属于本末倒置,不如直接使用高速电磁炮。

 

这倒确实是个方法,但是电磁炮和激光机炮比,最大的问题是这玩意需要单独的弹仓储存备弹,并且每一门电磁炮最大备弹量也就只有55发。而激光机炮因为没有实弹,因此只需要冷却剂就行。

 

比较之下,在备弹数量上,反倒是激光机炮要更加优秀。而且,电磁炮因为其原理,那更是一头电老虎。也正是因为这样,雨燕对供电的要求,才会变得如此庞大。

 

只不过在分析了最近二十年的空战数据后,加鲁特认为就算是在新时代wvr环境下,使用机炮格斗的机会依旧少之又少。因此他也就放心大胆地在机翼的翼根处,安置了两门电磁炮。

 

但是,电磁炮的体积不小,又占据了翼根处的弹仓位。如果继续按照圣剑的布局思路,即不设置外挂点,全部使用弹仓的话,那么雨燕的挂载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一点加鲁特也没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好在雨燕虽然也算得上是可变翼,但是其机翼的变化模式并没有像圣剑那么剧烈,设置翼下挂载点也是情有可原的。

 

至于使用的导弹就没什么好稀奇的了,寰宇科工不是什么小气的人,超复合制导格斗弹以及中距弹,反辐射中距弹以及pb,Ad等几项武器已然通过验收,其挂载接口标准已经公开。对格拉克斯而言,这正好省下了再开发导弹的功夫。

 

而且,他们和寰宇科工的关系还算不错,两家之前一直是良性竞争的关系。寰宇科工的xtA-11系战斗机的座舱设备,一直以来都是直接向格拉克斯采购的。而格拉克斯的xtA-16系战斗机使用的导弹,也一直是从寰宇科工处购买。虽然格拉克斯一方知道掺和进三代机之后,两家之间的关系可能会闹得有些僵硬,但是说实话,他们就没想着雨燕可以中标。

 

议会的官老爷们想的是什么,格拉克斯的董事会可比寰宇科工清楚多了。

 

在鸽派常年掌权之后,军方在议会的势力大不如前。但是联邦跻身河系前五,那靠的可不是经济实力,而是纯粹靠着人类这个种族刻在骨子里的尚武精神。因此,在军事装备采购以及更新换代上,就算是再怎么鸽派的政府,也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一点,就算是鹰派掌权的时候,也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的。只是,圣剑项目,或者说三代机项目是立项于上次大战期间的。在战争期间,一切事急从权。当时寰宇科工的xtA-11性能出众,再加上还有廖建华这么一尊杀神在,一时间不论是大气层内外的空战,只要xtA-11出现,敌方的士气都会弱上三分。

 

有这么一款出色的产品,联邦政府将三代机这么重要的项目,绕过原本的招投竞标流程,直接指定给寰宇科工也并无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