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研发会议(第2页)
他眼神一眯:“我只能说,这架战斗机有些过于灵敏了。”
“过于灵敏?”负责飞控的负责人有些不理解,“灵敏度高不是好事吗?”
“就理论上而言确实,但是作为飞行员,我们所期待的,是一台能够百分之百完成自己预想中飞行动作的战斗机,退一步讲,能做到百分之八九十也不是不行,但是目前为止的圣剑是很容易百分之一百二十地完成我的动作,过犹不及在战斗机上不是什么好事。”
“你在发现之后,重新调整过灵敏度吗?”李听寒开口问。
“调过了,但是还是有些过于敏感,就我个人的一点浅见而言,我注意到圣剑上使用了新的射频飞控系统,是不是操纵杆和飞控之间的调教没有做好?”廖勇回答完李听寒的问题之后,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当然,目前为止的水平,作为量产机而言是完全合格的,毕竟在空战里,会像我一样频繁地使用高过载机动的飞行员也不多,这个问题只能说是吹毛求疵。”
廖勇提出这个问题确实是鸡蛋里挑骨头,但是接下来飞控方面的负责人的态度就让他很惊讶了。
“多谢阁下的意见,我们这就进行具体的排查。”这位得比廖勇大上三十岁的老学者先是将廖勇提出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记录在了本子上,随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剩下的呢?”李听寒看向廖勇,“没有问题的话,提提建议也是可以的。”
“嗯……非要说的话,我觉得那个爆发推进模式没必要单独拿出来,本来油门杆向下推到底就是加力位置,现在在这个位置之后还有一段爆发推进位置,如果可以的话,我觉得把这两个模式归并一下就更好了,操作起来会简单一点。”
廖勇说完,李听寒的目光就看向了发动机设计部门的负责人。
“抱歉,这是发动机设计上的问题,现在我们还没有办法让战斗机长期保持爆发推进状态,如果和加力混为一谈的话,那么涡前加温室的使用寿命是满足不了目标使用寿命的。”发动机部门的负责人埃里克·卡门说,“这个只是目前为止的权宜之计,我们预计在十到十五个批次内解决这一问题。”
“那就麻烦各位了。”李听寒点了点头,“还有什么建议或者问题吗?”
“呃,我注意到,圣剑好像没有翼下挂载点?”廖勇想了想,开口问,“虽然全使用弹仓确实有助于降低阻力,但是需要执行CAs任务时,只能使用机腹弹仓的话,挂载量就显得比较低了。”
“这是为了提高空天作战效率做出的牺牲。”做出这个设计的是李听寒本人,她开口回答:“经过我们对战场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发现在现代空战里,损失最大的部分就是突入大气层作战,不论是闪电隼还是流星,其外部挂载点均难以在这种条件下使用,而战斗机突入大气层往往又需要掩护陆军登陆,因此又需要再弹仓内容纳对地弹药,这导致了对空武装的缺失,这是我们放弃翼下挂载点的主要原因,通过重新设计的弹仓,圣剑在执行突入大气层的任务时,可以携带六发对空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