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我日,这电脑不换不行了(第2页)

 

“如果换了发动机,那么是不是分布式矢量系统也会更换?”廖勇看着中央的投影,开口问。

 

“嗯,当然,你飞过圣剑,自然知道单一的分布式矢量系统并不能充分发挥这一系统的潜力,发动机,分布式矢量系统,射频飞控,我们计划统一更换这些设备。”

 

“但是,射频飞控对能量的消耗是很大的,我们的战斗机使用的反应堆还是第三代产品,就算有两个,在输出功率上,差的还是有点多的。”娜塔莉亚说。

 

“这就是另一个改进点,还记得我们在xtA-119s上使用的方案吗?”李听寒说。

“上电池?”廖勇回忆了一下,试探地开口问。

 

“对,上电池。”李听寒点了点头,“独行隼和女王隼的机体内部空间不够,放不下四代堆,因此只能选择双三代加电池的方案,在作战中的运作原理也是一样的,探测系统并不是全时段开机,因此,将探测系统的供能移交给电池系统负责,这样就可以省出来相当一部分的功率占用,并且,拆除传统的电传飞控之后,腾出来的重量以及空间,恰好可以安装电池组,而且,就算其他系统占用再多电量,两台三代堆也不至于一点功率都腾不出来,反正电池充电又用不了多高的功率,吃两口剩饭就能吃饱。”

 

“你这比喻可真是……”廖勇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形容李听寒这相当接地气的说法,“其他方面呢?我看你计划还要换雷达?”

 

“嗯,我计划给两架专用机也换成量子雷达。”

 

“供电够吗?靠电池?”娜塔莉亚有点惊讶,“xtA-119s的探测系统姑且还没什么问题,换成圣剑那套综合探测系统的话,功率够吗?”

 

“得益于xtA-119s的项目,我们对高性能机载电池的研发进度快了不少。”李听寒说,“这方面我们是和格拉克斯展开合作的,他们的雨燕在能量供应上,就采取的是四代堆加三代堆加电池的方案。”

 

“这就没问题了,我记得他们的探测系统,尤其是雷达,性能和圣剑比差了不少?”廖勇回忆了一下雨燕的参数,开口问。

 

“嗯。”李听寒点了点头。

 

实际上,之前李听寒并没有想过给两架定制机升级到量子雷达。原因也很简单,她对当时寰宇科工的电池技术并不乐观。如果不是xtA-119s采用的混合动力方案证明了电池方案的可靠性,李听寒是不会选择这种升级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