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惊鸿局(第2页)

 

云清喉结滚动。去年圣上亲赐的贡品,据说整块玉料只雕出这一件。台下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请殿下出题。\"他微微抬高下颌。这不是邀请,是宣战。

 

---

 

萧宸拂袖在檀木椅落座,衣摆铺开如静水深潭。

 

\"《左传·昭公元年》载'晋侯有疾',郑伯遣医缓诊治,医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他指尖轻叩案几,\"为何偏偏是这二处?\"

 

台下响起窸窣的翻书声。云清却已勾起唇角——这是《内经》与史书的交叉典故。

 

\"回殿下,医缓实为隐喻。\"他向前半步,\"肓者,胸中膈膜;膏者,心尖脂肪。晋侯此时正被秦楚两国夹击,犹如病在膏肓,攻之不可,达之不及。\"

 

萧宸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转瞬即逝。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若长安城突现日食,恰逢突厥使团朝贡,当如何?\"

 

这次云清沉思了片刻。日食乃凶兆,外使在场更易生乱...

 
\"其一,立即开启大明宫所有灯烛,示以'天子与日月同辉';其二,命太史局当场测算下次日食,展现未卜先知之能;其三...\"他抬眼直视萧宸,\"请突厥使团共赏'天狗食月'奇观,赐琉璃镜观之,化凶为吉。\"

 

裁判席上的学士们交换着惊讶的眼神。萧宸搭在扶手上的手指轻轻一顿,旋即抛出最后一问:\"三千步兵被困绝龙谷,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粮尽水绝,当如何?\"

 

堂内骤然安静。这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兵法谋略。

 

云清闭目凝神。绝龙谷...去年兵部奏折中提到过,在陇西...

 

\"绝龙谷两侧崖壁有溶洞。\"他突然睁眼,\"可令士卒夜间以火把为号,分三批行动——老弱病残明修栈道迷惑敌军,精锐攀溶洞绕后烧粮草,余部掘地下暗渠引渭水支流。待敌军救火阵脚大乱,三面夹击。\"

 

萧宸忽然倾身向前:\"若溶洞是死路?若暗渠被识破?\"声音压得极低,几乎成了气音,\"若...军中有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