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烛光对策

三更鼓刚过,萧景琰就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陛下!北境六百里加急!\"侍卫的声音透过殿门传来,紧绷如弦。

 

萧景琰一把掀开锦被,赤脚踩在冰凉的金砖上。他扯过挂在屏风上的外袍随意一披,快步走向殿门。卷轴上的火漆印是镇北将军特有的狼头纹——边境果然出事了。

 

烛光下,军报上的字迹仿佛带着血腥气:\"赵阔被杀,叛军占领临北城,自称'清君侧',扬言要诛杀...沈国师。\"

 

萧景琰的手指猛地收紧,羊皮纸在他掌心皱成一团。\"清君侧\"——好大的胆子!这些叛贼竟敢以诛杀他的臣子为名造反?

 

\"传沈晏清。\"他听见自己冰冷的声音,\"立刻。\"

 

福安跪在一旁,头几乎贴到地面:\"回陛下,国师大人一个时辰前已经到御书房外...候着了。\"

 

萧景琰眉头一跳:\"他预知军报?\"

 

\"国师说...说观星象有变,陛下今夜必召见他。\"

 

萧景琰胸口涌上一股无名火。又是这样,沈晏清永远比他快一步,仿佛他这个帝王只是对方棋局中的一枚棋子。他一把抓起桌上的青铜镇纸,狠狠砸向殿柱,沉闷的撞击声在深宫中回荡。

 

\"备轿!\"

 

---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

 

沈晏清立在沙盘前,修长的手指在北境地形图上缓缓移动。听到脚步声,他转身行礼,月白色的衣袍在烛光中泛着柔和的微光。

 

萧景琰大步越过他,径直走向龙椅:\"国师既已料到军情,想必也有对策了?\"

 

沈晏清不慌不忙地直起身:\"叛军打着'诛国师'的旗号,实则剑指陛下。臣请即刻前往北境...\"

 

\"不行!\"萧景琰猛地拍案,案上茶盏应声而跳,\"你这是要朕向天下人示弱?叛军说要杀你,朕就乖乖把你送过去?\"

 

沈晏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陛下误会了。臣并非要去请罪,而是想亲赴前线查明真相。此次叛乱背后恐有人操纵。\"

 

萧景琰冷笑:\"你当朕是三岁孩童?边境现在乱成一锅粥,你一个文官去了能做什么?给人当活靶子?\"

 

\"臣略通兵法。\"

 

\"略通?\"萧景琰讥讽地勾起唇角,\"国师当年教导朕兵法时,可不是这么谦虚的。\"

 

沈晏清不答,只是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帛,双手呈上:\"臣草拟了三套应对之策,请陛下过目。\"

 

萧景琰一把抓过绢帛,展开细看。烛火在他眉宇间跳动,映得他面容阴晴不定。绢帛上的字迹工整如刻,三套方案详实周密,从军事部署到粮草调度,甚至考虑了朝堂舆论的引导。

 

确实都是上策。但正因如此,萧景琰心中那股无名火越烧越旺。

 

\"国师的策略很好。\"他缓缓抬头,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但朕想问,若朕不采纳,国师是否又要搬出'荧惑守心'的天象来压朕?\"

 

沈晏清面色微变:\"臣不敢。\"

 

\"不敢?\"萧景琰起身,一步步逼近沈晏清,\"朕看国师胆子大得很!先是擅观天象,再是预知军情,现在连朕如何治国都要指手画脚。下一步是什么?替朕坐这龙椅?\"

 

沈晏清后退半步,腰背却依然挺直:\"陛下若真如此想,臣请即刻辞官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