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菌香绕茅茨(第2页)

 

“这是‘鹿角菜’,配山鸡汤炖了三个时辰。” 陶望卿用竹勺舀起块淡粉色的菌肉,递到柳青青面前,“柳姑娘尝尝?这菌只长在千年松树下,得用晨露洗三遍才敢下锅,《菌经》里说它‘食之益气血’。”

 

柳青青刚要接,却见陶榗突然用竹筷敲了敲她的碗沿:“望卿忘了‘客不食首勺’的规矩?” 老人夹起片金边菌伞,往汤里滴了滴自己的血 —— 菌伞遇血竟微微颤动,伞面的金边变得更亮了,“这是‘照殿红’,有微毒,需用至亲之血中和,方能显出鲜味。”

 

鬼子六看着釜里翻滚的菌子,忽然想起陶榗说的 “猛火快炙”。陶望卿正往炭火里添松柴,火焰 “噼啪” 窜起,燎到悬在釜边的串菌干,那是串暗紫色的菌子,被火一烤竟渗出琥珀色的油,滴进汤里时,整锅汤都泛起层金亮的油花,香气骤然浓得化不开。

 

“这是‘油蘑’,” 陶望卿眼疾手快地翻了翻菌干,“爷爷说它像江湖里的快刀手,性子烈,得用猛火逼出油气。” 她说话时,指尖无意识地在釜沿画着圈,那些溅在木头上的汤汁,竟顺着她的指痕长成细小的菌丝,在暮色里闪着银光。

 

江令宜捧着碗汤小口抿着,忽然发现碗底沉着枚菌形的银饰,像是片缩小的松茸。她刚要拾起,就见陶榗往她碗里放了颗朱红的菌珠:“这是‘胭脂菌’,专治女子气血不足。” 老人的目光落在她发红的耳尖上,忽然笑了,“望卿去年用它染指甲,竟引得蜜蜂追了半座山。”

 

柳青青正用银簪挑着块 “照殿红”,闻言忽然看向陶望卿的指尖 —— 少女的指甲果然泛着淡淡的粉,像是被菌汁染透的玛瑙。她想起自己大腿内侧的胭脂痣,突然明白那或许不是普通的痣,而是某种菌种的印记,就像陶榗胸口的灵芝、望卿眼角的菌痣。

 

“公子可知这汤里少了味关键的料?” 陶榗突然问鬼子六。他指节敲了敲釜边的竹筒,里面装着些透明的晶体,在月光下泛着糖霜般的光泽,“这是‘菌蜜’,是蜜蜂采了菌花酿的,寻常人吃着是甜,心术不正者尝着,便如吞了见手青般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