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苏瑶的结局(第2页)
银行卡在三天后被冻结。苏瑶站在At机前,看着屏幕上“余额不足”的提示,忽然想起在滨海城时,她随手买支口红都够付这里半个月的房租。她翻遍行李箱,找出唯一一件没被海关标记的香奈儿外套,拿去二手店时,店员用镊子夹着标签看了又看,最终只给了她八十美元——刚好够买一周的速食面。
更糟的是身份危机。美国移民局的电话隔三差五打来,询问她“是否从事过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她躲在廉价旅馆里,对着镜子剪掉留了十年的长卷发,碎发落在洗手池里,像一堆失去生命力的海藻。电视里正在播放林氏集团海外扩张的新闻,林悦穿着简约的白色西装,用流利的英文回答记者提问,身后的背景板上,绿色的Logo在纽约的阳光下格外醒目。
圣诞夜的寒风刮过唐人街时,苏瑶在中餐馆找到份洗碗工的工作。 橡胶手套磨破了她的指尖,热水混着油污烫得她直皱眉。老板娘指着墙上的菜单:“看到没?那个‘瑶柱海鲜羹’,跟你名字就差一个字。”周围的厨师们哄笑起来,有人用粤语嘀咕:“听说以前是大小姐呢,犯事才跑过来的。”
她把脸埋进洗碗池的蒸汽里,忽然想起某年圣诞,父亲带她去巴黎过平安夜,在老佛爷百货买完限量款包包后,她嫌街边的可丽饼摊脏,硬是让司机绕了三条街去买米其林甜点。而此刻,她攥着刚发的薪水,在便利店的冷柜前犹豫半天,最终只买了个临期的三明治。
转机出现在新年伊始。某天收工后,她在唐人街的公告栏看到招聘信息:“华人律师事务所招助理,需中英文流利。”面试时,白发苍苍的老律师指着她简历上“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硕士”的字样:“苏小姐,你这样的学历,为什么愿意从杂役做起?”
苏瑶低头看了看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袖口还沾着昨天洗碗时的油渍。“因为我需要一份‘干净’的工作。”她顿了顿,想起在看守所里读过的法律书籍,“而且,我想知道,一个人要多久才能……重新开始。”
春天来临时,苏瑶在律所接到第一个案子。 帮一位华人移民申请子女入学资格,她对着堆积如山的文件熬夜整理,手指在键盘上敲出的不再是代码,而是严谨的法律文书。某天加班到深夜,她路过会议室,看到老律师正在研究林氏集团在美投资的法律文件,屏幕上林悦的照片被放大,眼神坚定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