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沈逸辰的转型(第3页)
村民们愣住了。他们见过太多来拍几张照片就走的领导,从没见过带着设备和协议来的。这时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挤过人群,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报纸,上面是沈逸辰在青海光伏基地的报道:\"哥哥,你真的能让我们这里也长出庄稼吗?\"
沈逸辰蹲下身,看着女孩眼里的光:\"能。但需要点时间,就像种树一样,得慢慢等它扎根。\"
接下来的一个月,沈逸辰几乎都泡在云南的山沟里。他跟着工程师勘察土壤,和村民一起清理尾矿坝,晚上就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开会。有天夜里突降暴雨,修复设备被雨水冲翻,他跳进泥水里和工人们一起抢救,直到凌晨才拖着满身泥浆回到板房。
林工程师看着他胳膊上被石头划破的伤口,忍不住红了眼眶:\"沈总,您没必要这样...\"
\"有必要。\"沈逸辰用碘伏消毒,疼得龇牙咧嘴却笑了,\"你看,\"他指着窗外,雨夜里有几盏灯还亮着,\"那是村民家的灯,他们在看我们有没有偷偷跑路。\"
一个月后,土壤修复初见成效。第一批耐污染的水稻种子播下去时,村民们自发送来鸡蛋和腊肉。张叔公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逸辰,德国那边追加投资了!他们说看到你在云南的报道,相信沈氏是真心想做绿色产业。\"
沈逸辰站在田埂上,看着村民们弯腰插秧的身影,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眼神。那时沈沧海躺在病床上,枯瘦的手抓着他的手腕:\"逸辰,沈家的名声...就靠你了。\"当时他不懂这话的重量,现在终于明白,所谓名声,不是报纸上的头条,而是老百姓心里的秤。
回总部那天,村口的孩子们来送他。穿校服的女孩递来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野花:\"哥哥,等光伏板架起来,我能在
\"能。\"沈逸辰揉了揉她的头发,\"不仅能看书,还能用电灯看一整夜。\"
车队驶出山沟时,沈逸辰回头望去。晨雾中的村庄正在苏醒,远处的山坡上,工人已经开始架设光伏板的支架,阳光穿过云层落在上面,像铺了条金色的路。
手机响起,是林工程师发来的消息:\"沈总,内蒙古风电场成功并网了!当地牧民说要给你献哈达呢。\"后面跟着张照片,蓝天下的风机正在转动,像一排向着天空招手的巨人。
沈逸辰笑了,点开通讯录里\"父亲\"的号码。那个永远无人接听的号码,他还是习惯性地发去条信息:\"爸,我们上路了。\"
车窗外,公路两旁的树苗正在风中生长。它们的根须或许还没扎深,但已经朝着阳光的方向,舒展着新抽的枝芽。就像沈氏,就像他自己,正在摆脱过去的阴影,朝着绿色的未来,一步一步稳稳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