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沈逸辰的转型
\"诸位叔伯,\"沈逸辰将公文包放在桌角,金属搭扣碰撞的脆响惊得老董事们纷纷抬眼,\"今天不谈滨江地块的竞标,我们来聊聊光伏电站的收益率。\"
左手第一位的张叔公猛地将茶杯顿在桌上,茶沫溅在雪白的衬衫前襟:\"逸辰,你父亲当年打下的商业帝国,靠的是棚户区改造和cbd开发!现在你要把钱扔进晒太阳的板子上?\"他布满老年斑的手指点着白皮书封面的烫金字样,\"绿色金融?我看是给沈家烧钱的火葬场!\"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附和声。负责地产事业部的李董事推了推金丝眼镜:\"上月城西项目刚拿了地,设计院的图纸都改到第三版了,你突然说要削减三成资金投入新能源,这让我们怎么跟施工方交代?\"
沈逸辰弯腰拉开椅子,动作平稳得像在风浪里掌舵的船长。他将平板电脑连接投影仪,幕布上瞬间跳出两组对比数据:左侧是沈氏近十年地产项目的环境诉讼记录,密密麻麻的红点标注着拆迁纠纷、土壤污染、建筑垃圾违规倾倒的地点;右侧是光伏产业的增长曲线,蓝线像道锐利的闪电,三年间攀升了百分之两百。
\"张叔公还记得五年前的化工园区事件吗?\"沈逸辰的声音不高,却让会议室瞬间安静,\"当时父亲为了压下废水泄漏的新闻,花了七千万封口费,可到现在还有村民在网上发请愿帖。上周我去考察西北光伏基地,牧民们拉着我的手说,那些蓝色板板让他们每年多了两万收入,这才是沈氏该有的样子。\"
他点开一段视频,画面里戈壁滩上的光伏板阵列反射着阳光,穿藏袍的少年正用沈氏捐赠的电脑上网课。\"我们在青海的储能项目,不仅能解决当地电网不稳的问题,还能创造三千个就业岗位。这些不是火葬场,是沈氏的新生路。\"
李董事还想争辩,却被沈逸辰投来的目光止住。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总裁,眼角眉梢还带着沈沧海年轻时的锐利,但眼神里多了种让人不敢轻视的沉静。去年他力排众议关停东南亚的污染工厂时,也是这种眼神。
散会后,沈逸辰在走廊拦下张叔公。老人正捂着胸口喘气,助理递来的降压药还没拆封。\"叔公,\"沈逸辰扶住他的胳膊,\"我知道您担心资金链。但您看看这份报告,\"他递过一份文件,\"德国能源巨头已经同意参股我们的氢能项目,首期注资就有五亿欧元。\"
张叔公的手抖了一下。他看着文件上密密麻麻的德文条款,突然叹了口气:\"你父亲要是看到你这么折腾,怕是要从坟里爬出来。\"
\"他会理解的。\"沈逸辰望着窗外,晨光正穿透云层,\"父亲当年总说,做生意要像老树根,扎得深才能长的稳。可现在时代变了,我们得变成榕树,气生根扎进新土壤,才能挡住风雨。\"
接下来的三个月,沈氏集团的办公区每天都像战场。新能源事业部的临时办公室设在顶楼露台,二十几个年轻人抱着笔记本电脑席地而坐,墙上贴满了风电项目的规划图。负责技术对接的林工程师熬得满眼血丝,突然跳起来欢呼:\"内蒙古的风电场审批通过了!比预期提前了四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