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保定市《阜平县》

阜平:太行深处的魅力之地

 

在河北省保定市的西部,太行山东麓那连绵的山峦之中,阜平县静静安卧。这片土地总面积达2496平方公里,是一片充满故事与魅力的地方。它东与唐县、曲阳县交界,南与行唐县、灵寿县、平山县毗连,西与山西省五台县、繁峙县接壤,北与山西省灵丘县、河北省涞源县相邻 ,处在两省四市九县的交汇之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便有着“冀晋咽喉”“畿西屏障”的美誉,是连接华北与内陆的重要通道。

 

千年沿革,历史长河中的阜平印记

 

阜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夏商时代,那时就已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西汉时期,这里分属于南行唐、上曲阳二县,归冀州常山郡管辖,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东汉时,归属中山国,魏晋时期依旧保持着这样的行政划分。唐时,阜平属镇州,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变迁归属。

 

宋咸平三年,阜平县一带地方包含在行唐县西北境的北砦(寨)之内,属真定府管辖 ,这个时期,阜平在军事和行政上的地位逐渐凸显。金明昌四年,是阜平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划行唐镇和曲阳县的西北境,设置阜平县,自此阜平有了独立的县制,属真定府管辖,治北镇便是如今的县城,从此开启了阜平作为独立行政区域的发展篇章。

 

元初,阜平属恒州,后更属真定路,在元朝的统治体系下,阜平不断发展自身的经济与文化。明朝时,阜平再次归真定府管辖。明正统二年,在阜平县境内建起龙泉关、下关等军事要塞,这些要塞在当时对于防御外敌、维护地方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景泰二年建筑龙泉关城,后几经重修,于万历四年建成县境内长城,从西南至西北长100多千米,城墙条石作基,外包青砖,内装土石,沿线筑敌楼十座,站台和烽火台各八座,长城的修建见证了阜平在军事防御上的重要地位。明崇祯七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一部攻占阜平县城,这一事件也为阜平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顺治十六年,以高鼎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陷阜平,阜平县县制被裁撤,以县治东五社并入曲阳县,以西五社并入唐县。康熙二十二年,在绅民的请求下,康熙皇帝复置阜平县,仍归真定府管辖,县衙设在王快镇 。雍正元年,真定府改名正定府,阜平县仍属之。乾隆十年,阜平县署自王快镇迁回阜平县城,至此,阜平的行政建制逐渐稳定下来。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阜平,因装备落后,阜平县龙泉关官兵抗击侵略者失败,全军覆没,这段历史成为阜平人民心中的伤痛,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民国时期,阜平经历了诸多变革与动荡。民国元年,阜平县假葬沟村在村民周万然的带领下举行武装暴动,虽最终遭官府镇压而失败,但展现了阜平人民敢于抗争的精神。民国二年,阜平县改属直隶省范阳道,三年,范阳道改名保定道。民国十七年,道废,直隶省改河北省,阜平县始属河北省 。1927年8月至次年3月,阎锡山的晋军与张作霖的奉军大战于龙泉关、长城岭,史称“晋奉战争”,这场战争给阜平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1923年开始,有进步青年开始在阜平县活动,1925年1月,李殿阁等人在阜平县教育界成立该县第一个党小组,为阜平的革命事业播下了火种。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进入阜平县城,创建了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这是中国北方第一个苏维埃县政权,标志着阜平成为革命的前沿阵地。1932年,中共阜平地方党组织在城厢、桐子沟、大岸底、柳峪、王快等地建立党支部,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为阜平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民国二十六年,阜平属河北省第十一督察区 。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初,阜平县组织“阜平县各界抗敌后援会”,进行抗日宣传、抗日募捐活动,在此基础上,10月初,正式成立“阜平县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当月,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阜平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斗争,为民族独立贡献力量。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县城召开,宣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阜平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核心区域。同年秋,阜平县属晋察冀边区冀西区二专区。1940年,改属晋察冀边区四专区。1942年,改属北岳区四专区 。1944年7月1日,中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在阜平马兰村《晋察冀日报》社印刷厂出版,这一事件在党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抗战时期,阜平县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曾被毛泽东同志亲笔授予“模范抗日根据地”光荣称号,阜平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1948年4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经五台山来到阜平,共在阜平居住46天。同年5月,邓颖超等人在阜平细沟村搞土改试点工作历时半年。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机关在阜平工作期间,先后召开土改和整党会议,军事汇报会和“城南庄会议”。5月1日,《晋察冀日报》公开发布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这一成立新中国的动员令从阜平发出,阜平在新中国的诞生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1月,阜平改属察哈尔省易水专区,同年8月1日,阜平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阜平县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4月24日,定县专区撤销,阜平县改属保定专区。1960年5月3日,保定专区撤销,阜平县改属保定市 。1961年5月23日,复置保定专区,阜平县属之。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阜平县属之。1994年12月24日,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改称保定市,阜平县划归合并后的保定市管辖,一直延续至今。

 

乡镇风采,各具特色的阜平小镇

 

阜平县辖8个镇、5个乡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209个行政村、1208个自然村 。每个乡镇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特色。

 

阜平镇作为县政府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人口密集,商业繁荣,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集中了全县的行政机关、学校、医院、商场等重要机构和设施,展现着阜平的现代风貌。

 

龙泉关镇始建于明朝正统二年,东瞰阜平,西扼五台,是畿西屏障、冀晋咽喉 。镇域总面积1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17亩,全镇人口3254户7762人,下辖12个行政村 。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骆驼湾村建于明洪武年间因卫河码头,商道成村,文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95%,年平均气温9.6c,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全国乙级旅游民宿骆驼湾小院、原始森林辽道背、休闲度假村瓦窑等成为热门打卡地 。顾家台村始建于宋朝末年,因首居户为顾姓,且村庄建在高台上,故取名顾家台村 。这里是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积极发展高效林果、食用菌、手工业、民宿旅游、中药材等产业 。村内有招提寺、三箭山等历史古迹,先后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等 。

 

平阳镇地处阜平东部,是阜平的农业大镇,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同时畜牧业也较为发达,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养殖产业,为阜平的农产品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城南庄镇是阜平的红色重镇,1948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曾在此居住和工作,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城南庄会议” 。这里保存着众多革命遗址,如城南庄革命旧址、花山村毛主席旧居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天生桥镇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而闻名,拥有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亚洲最大变质岩瀑布就位于此地 。瀑布气势磅礴,落差高达112米,周边还有茂密的森林、奇特的岩石等自然景观,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地质科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

 

王林口镇是阜平的交通枢纽之一,多条公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 。这里的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拥有一些小型工厂和企业,同时商贸活动活跃,集市贸易繁荣,为周边地区的物资交流提供了便利。

 

砂窝镇位于阜平西部山区,山场资源丰富,林业是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 。这里盛产核桃、板栗等干鲜果品,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金矿等,矿业开发在当地经济中占据一定比重。

 

北果园镇以其丰富的水果种植而得名,这里种植着苹果、梨、桃等多种水果,每到水果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果香四溢 。果农们辛勤劳作,将优质的水果推向市场,不仅增加了收入,也为阜平赢得了“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峪乡地处偏远山区,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这里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如野生中药材、野兔、山鸡等 。当地居民以农业和林业为生,生活宁静而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