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沧州市《东光县》(第2页)
东光县的民俗文化同样绚丽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里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舞龙、舞狮、杂技等表演精彩纷呈,每逢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民间艺术便成为人们欢庆的重要方式 。舞龙表演中,巨龙在舞者的舞动下上下翻飞、气势磅礴,寓意着吉祥如意、风调雨顺;舞狮表演则生动活泼,狮子的各种神态和动作惟妙惟肖,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杂技表演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惊险的动作,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体现了东光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此外,东光县还有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如剪纸、面塑、草编等,这些手工艺品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镂空技法,创作出各种富有寓意的图案,如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文化传承价值;面塑则以面粉为原料,通过艺人的巧手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等形象,色彩鲜艳、形态逼真;草编利用各种天然草料,编织成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体现了东光人民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不仅是东光县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必游景点与宗教圣地
东光县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融合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之美,同时,这里的宗教场所也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和历史价值。
(一)铁佛寺
铁佛寺是东光县最着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其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工艺精湛,造型庄严,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佛像铸造工艺独特,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其面部表情慈祥,线条流畅,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铁佛寺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每逢佛教节日,寺内香火旺盛,信徒和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慰藉。铁佛寺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研究古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研究。
(二)泰山行宫
泰山行宫位于东光县普照大街西首北侧,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 。它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时期的特色,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泰山行宫主要供奉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民间信仰中被视为保佑平安、赐福消灾的女神,深受百姓敬仰 。行宫的建筑结构精巧,木雕、石雕、砖雕等工艺精美绝伦,各种图案和造型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碑刻,这些文物和碑刻记录了泰山行宫的历史变迁和宗教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今,泰山行宫已成为东光县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了解古代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
(三)二郎岗永清观
二郎岗永清观位于东光县城东5公里处的二郎岗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 。据记载,该观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二郎岗永清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等。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体现了传统道教建筑的独特魅力。
步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灵官殿,殿内供奉着王灵官神像,其红脸虬髯,身披金甲,手持金鞭,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相传他是道教的护法神,能镇妖除邪,守护道观安宁。穿过灵官殿,便是三清殿,这里是道观的主殿,供奉着道教最高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像庄严肃穆,神态安详,周围壁画色彩鲜艳,描绘着道教神话故事和神仙传说,展现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玉皇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神像高大雄伟,象征着天界的至高权威。
观内古柏参天,绿树成荫,环境清幽静谧,弥漫着浓厚的道教氛围。每逢初一、十五,以及道教的重要节日,如三清诞辰、玉皇大帝诞辰等,永清观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道士们身着道袍,诵经祈福,钟鼓齐鸣,香烟袅袅,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观光。在法事活动中,还能欣赏到传统的道教音乐演奏,其曲调悠扬空灵,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仿佛能让人超脱尘世的喧嚣,进入宁静祥和的境界。
除了宗教活动,二郎岗永清观还经常举办一些文化展览和民俗活动。例如,在春节期间,会有民俗表演,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节目轮番上演,热闹非凡;有时还会举办道教文化展览,展示道教经典、法器、书画作品等,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道教文化的内涵。此外,观内还设有茶舍,游客可以在此品尝香茗,与道士们交流,探讨人生哲理,感受道家的智慧与豁达。
(四)马致远纪念馆
马致远纪念馆坐落于东光县马祠堂村,是为纪念元代着名戏曲家马致远而建。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采用传统的中式院落布局,青砖灰瓦,雕梁画栋,与周围的田园风光相得益彰。
进入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马致远的雕像,雕像栩栩如生,展现出他文人儒雅的气质。馆内分多个展厅,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全面展示了马致远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他的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展厅中陈列着马致远作品的各种版本,包括元杂剧的手抄本、刻本,以及现代的翻译版本,还有与他相关的书画作品、戏曲道具等,让游客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马致远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
在专门的戏曲展示厅,通过多媒体技术,循环播放马致远经典作品的戏曲表演片段,如《天净沙·秋思》《汉宫秋》等。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戏曲表演,还能了解到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此外,纪念馆还设有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在这里学习简单的戏曲表演动作,尝试穿上戏服拍照留念,亲身体验戏曲文化的魅力。
马致远纪念馆不仅是纪念这位文学巨匠的场所,更是传承和弘扬元曲文化的重要基地。它定期举办元曲文化讲座、戏曲表演培训班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元曲爱好者和学生前来学习交流,对于推动元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这里也成为了东光县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东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杰出的文化名人。
(五)东光县烈士陵园
东光县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们而修建的,占地面积约平方米。陵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气氛凝重。走进陵园,首先看到的是高耸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纪念碑周围环绕着众多烈士墓,每一座墓前都立有墓碑,上面详细记载着烈士的姓名、籍贯、生平事迹等信息。陵园内还建有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展示了东光县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在这些展品中,有烈士们使用过的武器、衣物、信件等,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这些实物和资料,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感受到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情怀。
东光县烈士陵园不仅是缅怀先烈的地方,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都会有大量的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群众代表前来祭扫,向烈士敬献花篮,表达对烈士的敬仰和哀思。同时,陵园还经常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红色故事宣讲等,让人们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四、民俗风情
东光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民俗文化代代相传,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民间花会
民间花会是东光县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种类繁多,包括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竹马等。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各村镇都会组织花会表演,走街串巷,热闹非凡。
舞龙表演中,一条彩龙由十多名舞者共同操控,随着鼓点的节奏,巨龙时而腾空而起,时而盘旋游走,龙身翻滚,龙须飘动,气势磅礴,象征着祥瑞与繁荣。舞狮表演则生动有趣,“狮子”在舞者的操控下,做出跳跃、翻滚、登高、采青等动作,活灵活现,憨态可掬,寓意驱邪避凶、吉祥如意。
高跷表演极具观赏性,表演者脚踩高跷,身着鲜艳的戏服,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在锣鼓声中表演走、跑、跳、扭等动作,有的还能做出劈叉、翻跟头等高难度动作,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旱船表演中,演员们坐在装饰华丽的“船”中,模拟船在水中行驶的姿态,配合艄公的划船动作,边唱边舞,生动地展现了水乡生活的场景。竹马表演时,演员们身系竹马道具,模仿骑马的动作,在乐曲声中表演各种队形变化和舞蹈动作,充满了生活气息。
(二)传统手工艺
东光县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中剪纸、草编、柳编等颇具特色。
东光剪纸风格独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吉祥图案等。剪纸艺人以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为工具,通过精湛的技艺,将心中的美好愿望和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其剪纸作品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装饰家居,还是作为礼品赠送,都深受人们喜爱。
草编和柳编是利用当地丰富的草料和柳条资源发展起来的传统手工艺。草编艺人以麦秸、玉米皮等为原料,通过编织、盘绕、缝制等工艺,制作出草帽、草篮、草垫等生活用品,以及各种精美的草编工艺品。这些草编作品色彩自然,质地柔软,既实用又美观。柳编艺人则用柳条编织出筐、篓、簸箕、家具等物品,其作品造型简洁大方,结构坚固耐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传承了民间技艺,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三)庙会文化
东光县的庙会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以铁佛寺庙会、泰山行宫庙会最为着名。庙会期间,寺庙内外张灯结彩,香客云集,热闹非凡。
庙会上,除了传统的焚香祈福活动外,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商贸活动。戏曲表演是庙会上的重头戏,当地的戏曲剧团会在庙前的戏台上表演京剧、河北梆子、哈哈腔等传统戏曲,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戏迷前来观看。此外,还有杂技、魔术、民间歌舞等表演,让游客大饱眼福。
在商贸活动区,摆满了各种摊位,有传统的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农副产品等。游客可以在这里选购精美的剪纸、草编、柳编等手工艺品,品尝东光特色美食,如羊肠汤、馓子、炸糕等。同时,庙会上还有各种民间游戏,如套圈、打枪、投壶等,充满了趣味性,吸引了男女老少踊跃参与。庙会不仅是人们祈福纳祥的场所,也是传承民俗文化、促进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