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太原市《清徐县》

清徐县,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全县总面积609平方千米,2022年末常住人口人 。这里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深厚,是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罗贯中先生、中国当代国画艺术大家马泉先生的故乡,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葡萄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清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境内已发掘的东马峪古文化遗址、马家坡古文化遗址、都沟古文化遗址和新民遗址,均属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为这片土地的文明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考古证据。

 

春秋时期,清源、徐沟为祁氏邑。后来晋灭祁氏,魏献子为政,分其地为七县,梗阳县即为如今的清源县,而涂水县则在徐沟附近。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清源正式置县,因城西北有清源水而得名。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徐沟县设立。此后,两县在历史的长河中互为分合、相互依存。金兴定四年(1220年),清源升为晋州,到元代又废州复为清源县,元明清时期均保持清源县建制。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源降为乡,隶属徐沟县管辖,不过在民国元年(1912年)又恢复清源县建制,可在民国四年(1915年)再度降为镇并入徐沟县,直至民国六年(1917年)再次恢复清源县。1952年7月,清源、徐沟两县合并,各取首字,定名为清徐县,县城设在清源镇。

 

清徐有着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首先是尧文化。尧帝作为华夏部族的重要首领,其初都便在清徐孟封镇尧城村,这里是早期唐国都城。尧城现存明代复建的四合院庙宇,前有牌楼,后有尧王殿,侧有配殿。据《清源乡志》记载,尧王初为部落首领时建都于此,尧城是清徐五千年文明史的有力见证,与临汾尧庙一样,都是人们祭祀尧帝以及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

 

醋文化在清徐同样源远流长。相传清徐醋始于尧帝时期,距今已有4000余年。最初,尧城一带生长的“荚”这种酸性植物被用于制醋,开创了制醋先河。随着时代发展,从夏商周时期利用粮食发酵酿酒造醋,清徐民间酿醋规模逐渐扩大。春秋到汉朝时期有所发展,唐、宋呈现兴旺之势,明、清更是进入鼎盛。清徐醋业在酿造工艺创新(淋醋、熏醋、陈酿)、饮食调味改善、医药治疗提供、人类健康增强以及饮食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2006年5月20日,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徐也被誉为“中国醋都”,清徐老陈醋更被誉为“华夏第一醋” 。

 

葡萄文化也是清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徐是全国四大葡萄产地之一,葡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之前。汉朝时,马峪边山一王姓皮货商人从大西北带回葡萄枝条栽植成功。到唐代,清徐葡萄已享誉海内,成为贡品。清徐葡萄品种多样,果粒形状、色泽、果肉口感各不相同,但在这片土地上栽种后都有独特风味,如马乳、水晶、鸡心等品种,深受人们喜爱。

 

贯中文化同样为清徐增色不少。元末明初,文学巨匠罗贯中在清源出生,他所着的《三国演义》等作品闻名中外。罗贯中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等多方面知识,其作品体现出的国家统一主张、民族热爱情怀、传统美德弘扬以及对奸诈邪恶的痛恨,影响深远。《三国演义》中关公的忠义与诚信理念,也深深影响着清徐人,在清徐众多村庄中都有关帝庙,体现出人们对关公的崇敬,这种诚信理念也为清徐晋商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晋商文化是清徐历史文化的重要篇章。明清时期,地处交通要冲的清源、徐沟逐渐发展成为三晋商业重镇。徐沟更是成为南北商品交汇和晋商云集之地,与祁县、平遥、太谷、榆次等商业重镇共同形成晋商活动的中心区域。徐沟商人与俄罗斯通商较早,清雍正5年(1727),就已在恰克图开设互市。当时徐沟城内商业繁荣,有当铺36家、木店22家、花市48家、粮店40多家和规模较大的饭店13家。清源城贸易活跃,是晋中重要的果菜市场。清徐商人秦肇庆与祁县乔贵发共同创造了包头市的商业辉煌,徐沟天禄堂府第曾是徐沟商业辉煌的见证,光绪二十六年(1900)闰八月八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途中曾在此驻跸 。

 

清徐的民间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形式多样,有街头文艺表演(俗称“社火”)、民间焰火、就地设置的游艺活动、舞台演出的戏曲、民间小调以及民间器乐演奏等。其中,徐沟背铁棍艺术是一种集民间口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戏曲和民间手工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精品,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流动杂技” 。架火起源于唐代,历经千年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剪纸艺术同样源于唐代,也是清徐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乡镇概况

 

清徐县辖4镇5乡1街道,各有特色。

 

1. 徐沟镇:作为清徐县下辖镇,是清徐重要的城镇之一。历史上商业繁荣,是南北商品交汇和晋商云集之地,在晋商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今,徐沟镇在保持传统商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现代产业,城镇建设也日新月异。这里还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如一些古老的商号建筑等,见证着曾经的辉煌。同时,徐沟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徐沟背铁棍艺术就发源于此,每逢节日,街头表演热闹非凡,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2. 东于镇:位于清徐县西部,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在历史上煤炭开采等产业曾有一定规模,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随着时代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东于镇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农业等。镇内自然风光优美,周边有山峦环绕,是人们休闲踏青的好去处。同时,东于镇也保留着一些传统村落和民俗文化,体现着独特的乡村风情。

 

3. 孟封镇:地处清徐县南部,农业发达,是重要的粮食和蔬菜种植基地。孟封镇的尧城村是尧帝初都所在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尧城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吸引着众多历史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探寻。此外,孟封镇的民间文化活动也十分活跃,传承着许多古老的民俗传统,如民间社火表演等,每逢重要节日,村民们都会组织起来,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4. 马峪乡:以葡萄种植闻名遐迩,是清徐葡萄的主要产区之一。马峪乡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宜葡萄生长,这里的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样。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葡峰山庄等地便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人们可以在这里体验采摘葡萄的乐趣,品尝新鲜美味的葡萄。除了葡萄产业,马峪乡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周边有龙林山等自然景观,山上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梵宇寺等寺庙坐落其中,为这里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神秘的气息。

 

5. 柳杜乡:位于清徐县西南部,以农业和特色养殖产业为主。柳杜乡土地肥沃,农作物产量丰富。同时,特色养殖产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这里的乡村风光优美,田园气息浓厚,是体验乡村生活的好地方。柳杜乡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如剪纸等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6. 西谷乡:农业经济较为突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西谷乡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乡村建设方面,西谷乡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环境。乡内的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村民们自发组织的文艺队伍经常进行表演,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7. 王答乡:工业和农业共同发展。工业方面,有一些小型企业,涉及制造业等领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农业上,除了传统农作物种植,还有特色种植产业,如大寨村的芦笋种植。大寨村原名东寨、西寨,历史悠久,曾是古代屯兵驻守的营寨。清嘉庆二十七年,因洞窝河和潇河泛滥,西寨被冲淹,居民移居东寨村并改名为大寨。村里的芦笋种植产业发展良好,基地已获得中国有机、欧盟有机、日本有机等三国有机证书,还研发了真空冻干芦笋粉、固体饮料等产品,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