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忻州市《五台县》(第2页)

 

阎锡山在五台县境内也有诸多活动和影响。他重视家乡建设,在五台县周边地区修建了一些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生活条件。同时,他的家族势力在五台、定襄一带盘根错节,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此外,阎锡山在五台县的一些政治决策和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发展走向,成为五台县近代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徐一清

 

徐一清出生于五台县东冶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斗争。在革命过程中,徐一清结识了许多进步人士,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工作中,徐一清主要负责党的经济和后勤保障工作。他积极为党组织筹集资金,保障革命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徐一清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组织群众发展生产,保障物资供应,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徐一清一生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使命,他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五台儿女投身于革命和建设事业。

 

(四)南培英

 

南培英是五台县着名的爱国人士。他自幼勤奋好学,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充满关切。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南培英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他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组织群众筹集物资,支援抗日军队。

 

南培英不仅在物资上给予支持,还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动员青年参军入伍,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力量。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敌占区,传递情报,为抗日斗争提供重要信息支持。在解放战争时期,南培英同样积极支持革命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爱国情怀和英勇事迹,在五台县广为流传,成为当地人民心中的英雄。

 

(五)程子华

 

程子华虽然并非五台县本地人,但他在五台县有着重要的革命活动经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程子华来到五台县,深入发动群众,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力量。他带领当地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程子华在五台县组织抗日武装,领导当地军民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参与指挥了多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五台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五台县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其革命事迹也深深铭刻在五台县人民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五台儿女奋勇向前。

 

四、必游景点

 

(一)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是五台县最为着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由一系列山峰组成,其中五座山峰环抱整片区域,峰顶平坦如台,故而得名。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佛教文化底蕴极为深厚。

 

景区内寺庙众多,现存唐代至清代寺庙86座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原名大孚灵鹫寺,后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名。寺内建筑风格多样,有明清时期的宫殿式建筑,也有仿木结构的铜殿。铜殿全部由铜铸成,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殿内供奉着铜铸佛像,是寺内的一大奇观。

 

塔院寺以大白塔闻名遐迩,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该塔高约56.4米,造型优美,气势恢宏。塔身洁白如雪,塔顶悬挂着风铃,微风拂过,铃声清脆悦耳。塔院寺内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如佛经、佛像等。

 

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之首,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藏传佛教特色。寺内殿堂金碧辉煌,佛像庄严精美。菩萨顶的大文殊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骑狮像,传说这尊佛像是按照文殊菩萨显圣的模样塑造的。站在菩萨顶,可俯瞰台怀镇全景,景色十分壮观。

 

黛螺顶则是游客朝拜五方文殊的便捷之地。登上黛螺顶,需攀登1080级台阶,寓意消除108种烦恼。寺内供奉着五方文殊菩萨像,信徒们只需登上黛螺顶,便可朝拜五方文殊,因此这里香火旺盛,常年游客不断。

 

除了寺庙,五台山的自然风光也令人叹为观止。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开放;夏天,气候凉爽,是避暑的胜地,平均气温比山外低10c左右 ;秋天,层林尽染,红叶满山,如诗如画;冬天,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宛如一个冰雪世界。

 

(二)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故居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始建于清道光初年。故居占地面积约760平方米,共有13间房屋,分为上下两院。上院是徐向前青少年时期居住的地方,下院则是他的亲属居住之处。

 

故居内陈列着徐向前元帅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如桌椅、床铺、衣物等,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现了徐向前元帅的童年生活场景和他光辉的革命历程。游客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徐向前元帅的成长经历、革命生涯以及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感受到他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故居旁边还建有徐向前元帅纪念馆,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以大量的实物、图片、文字和多媒体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徐向前元帅的一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西侧,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瑰宝”。寺庙坐北朝南,规模较小,主要建筑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

 

大佛殿是南禅寺的主殿,殿内保存着唐代的彩塑17尊,这些彩塑造型优美,神态各异,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像、菩萨像、弟子像和天王像等相互配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佛教艺术画面。南禅寺的建筑结构简洁,采用了唐代建筑的典型做法,如单檐歇山顶、斗拱结构等,其建筑风格庄重古朴,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距县城约32公里 。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武宗灭佛时被毁,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佛光寺规模宏大,寺内建筑布局规整,主要建筑有山门、文殊殿、东大殿等。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主殿,也是寺内最珍贵的建筑,是我国现存唐代木构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气势恢宏。殿内保存着唐代的彩塑35尊,壁画1200多平方米,还有唐代的墨书题记,这些文物被称为“四绝”。东大殿的建筑结构严谨,斗拱雄大,出檐深远,展现了唐代建筑雄浑大气的风格。

 

文殊殿是佛光寺的另一重要建筑,为金代建筑。该殿采用“减柱法”建造,减少了殿内的柱子数量,扩大了内部空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独特做法。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及侍从像,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五)驼梁风景区

 

驼梁风景区位于五台县东部,与河北省平山县、阜平县接壤,因山顶酷似驼峰而得名。景区总面积15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281米,是五台山系的着名山峰之一。

 

驼梁风景区以自然风光为主,这里山高林密,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太行绿宝石”之称。景区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飞瀑流泉和奇花异草。夏季,这里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季,红叶满山,色彩斑斓,景色迷人;冬季,银装素裹,冰雕玉砌,宛如童话世界。

 

景区内的云顶草原是一大特色景观,面积达66万平方米,地势平坦开阔,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是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地方。此外,驼梁风景区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明代长城遗址、古村落等,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六)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3公里的九龙岗山腰,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又进行了大规模扩建。龙泉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因寺内有泉而得名。

 

龙泉寺的石牌坊是寺内的一大亮点,这座石牌坊建于民国初期,全部由汉白玉雕刻而成,造型精美,雕刻工艺精湛。牌坊上雕刻着各种人物、动物、花卉和佛教故事,栩栩如生,堪称石雕艺术的珍品。寺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式和藏式建筑特点,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等佛像,佛像庄严慈祥,殿内的壁画色彩鲜艳,描绘了佛教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七)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位于五台县耿镇松岩口村,是为纪念白求恩大夫而建立的。1938年,白求恩大夫来到五台县,在松岩口村创建了“模范病室”,这是八路军后方的第一所模范病室。

 

旧址由一座四合院和附属建筑组成,四合院的正房为手术室,东西厢房为病房,南房为办公室和医务室。病室内陈列着白求恩大夫当年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药品和生活用品等,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白求恩大夫在五台县工作和生活的场景。这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光辉事迹,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古刹、寺庙、道观

 

(一)尊胜寺

 

尊胜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以东10公里处的大白石沟口,是五台山的古刹之一,始建于隋代,唐代重修,明代又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尊胜寺规模宏大,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

 

寺内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宏,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佛像高大庄严。藏经阁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佛经和佛教文物。尊胜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时期的特点,殿宇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寺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是佛教信徒和游客朝拜、游览的好去处。

 

(二)碧山寺

 

碧山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东北2公里的北台山麓,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也是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原名普济寺,宋代改为现名。碧山寺历史悠久,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雷音殿、戒堂殿等。雷音殿是碧山寺的主殿,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等佛像,佛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碧山寺以戒坛闻名,每年都有许多僧人来此受戒。寺内还珍藏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如佛经、佛像、法器等。碧山寺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环境宁静祥和,是修行和朝拜的理想之地。

(三)南山寺

 

南山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3公里的山坡上,由极乐寺、善德堂、佑国寺三部分组成,是五台山着名的寺庙群之一。南山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清代和民国时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和重修。

 

佑国寺是南山寺的主体建筑,寺内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寺内的石雕艺术堪称一绝,各种石雕遍布寺内,如哼哈二将、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善德堂和极乐寺的建筑风格与佑国寺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南山寺独特的建筑风貌。南山寺内的佛像庄严慈祥,壁画色彩鲜艳,描绘了佛教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四)真容院

 

真容院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杨林村,始建于唐代,原名古竹林寺,宋代改为现名。真容院历史悠久,是五台山的重要寺庙之一。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真容像,传说这尊佛像是按照文殊菩萨显圣的模样塑造的。真容院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环境清幽,古木参天。这里是佛教信徒朝拜文殊菩萨的重要场所之一,每年都有许多信徒前来参拜。

 

(五)元好问祠堂

 

元好问祠堂位于五台县东冶镇。元好问是金元时期着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好问祠堂始建于元代,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

 

祠堂内主要建筑有大殿、厢房等,大殿内供奉着元好问的塑像。祠堂内还陈列着元好问的诗词作品、生平事迹介绍和一些历史文物。元好问祠堂是纪念元好问的重要场所,也是研究金元时期文学和历史的重要基地。

 

(六)玉花池

 

玉花池位于五台山南台顶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寺庙始建于唐代,原名古清凉寺,宋代改为现名。玉花池规模较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大殿等,大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像。玉花池周边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森林茂密。这里环境清幽,是佛教信徒修行和朝拜的理想之地。

 

(七)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十里的白云山上,始建于唐代,明代重修。白云寺建筑风格独特,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等佛像,佛像庄严慈祥。白云寺因地处白云山上,常有白云缭绕,宛如仙境,故而得名。寺内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是佛教信徒和游客朝拜、游览的好去处。

 

(八)观音洞

 

观音洞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3公里的栖贤谷口,是五台山着名的藏传佛教寺院。观音洞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多次重修。

 

观音洞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观音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像,传说这里是观音菩萨显圣的地方。观音洞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式和藏式建筑特点,寺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如唐卡、佛像等。观音洞周边景色秀丽,谷深林密,是佛教信徒朝拜和游览的热门景点。

 

(九)集福寺

 

集福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北侧,始建于清代,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集福寺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等佛像,佛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藏经楼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佛经和佛教文物。集福寺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环境宁静祥和,是佛教信徒修行和朝拜的理想之地。

 

(十)三泉寺

 

三泉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始建于唐代,因寺内有三股泉水而得名。三泉寺历史悠久,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佛像高大庄严。三泉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寺内的三股泉水清澈甘甜,终年不涸,是寺内的一大特色。

 

(十一)延庆寺

 

延庆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善文村,始建于唐初,原名清凉寺,宋代改为现名。延庆寺是五台山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大雄宝殿为金代建筑,殿内采用“减柱法”建造,减少了殿内的柱子数量,扩大了内部空间。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佛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延庆寺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雄宝殿的梁架结构简洁合理,斗拱雄健有力,展现出金代建筑雄浑大气又不失精巧的特色。

 

寺内还保存有不少珍贵的碑刻,这些碑刻详细记载了延庆寺不同时期的修缮历史、宗教活动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例如其中一块元代碑刻,记录了当时佛教信徒捐资修缮寺院的事迹,从侧面反映出佛教在当地民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延庆寺周边环境清幽,绿树环绕,古老的建筑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宁静。

 

(十二)七佛寺

 

七佛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始建于唐代,因寺内供奉七尊大佛而得名。寺庙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缮与扩建,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七佛寺整体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山门面阔三间,古朴庄重。进入山门后,天王殿内四大天王像威风凛凛,守护着寺院安宁。大雄宝殿是寺内的核心建筑,殿内七尊大佛造型端庄,神态各异,每一尊佛像都雕刻得细腻入微,衣纹流畅,展现出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七佛寺不仅佛像精美,其建筑上的木雕、砖雕也堪称一绝,门窗、梁柱、墙壁上雕刻着各种佛教故事、花卉图案,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外,七佛寺还珍藏着一些古老的佛经和法器,对于研究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十三)竹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