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山西省《晋中市》(第2页)
代管县级市
介休市位于晋中盆地南端,是晋南重要的交通枢纽。绵山风景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于一体,云峰寺、大罗宫等古建筑群镶嵌于悬崖峭壁之上,寒食清明文化在此起源,每年举办的寒食文化节吸引众多游客。介休洪山陶瓷历史悠久,产品远销海内外,洪山瓷窑遗址见证了当地千年制瓷技艺。
历史沿革:千年变迁的文明脉络
晋中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境内发现多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西周时期,晋中属晋国版图,春秋时祁奚封邑于祁(今祁县),邬臧封邑于邬(今介休),奠定早期行政区划基础。秦统一六国后,设太原郡,榆次、祁县等地属之。
汉代,晋中地区属并州刺史部,境内商业逐渐繁荣。北魏时期,平遥古城始建,历经多次修缮扩建,成为北方重镇。隋唐时期,榆次、平遥等地因地处交通要道,商贸往来频繁。宋代,晋商雏形初现,以茶马贸易为起点,逐步发展壮大。
明清时期是晋商发展的鼎盛阶段,晋中商人以平遥、祁县、太谷为中心,足迹遍布全国乃至欧亚大陆,创立票号、钱庄,掌控全国金融命脉。乔家、渠家、王家等晋商家族崛起,修建的深宅大院成为晋商文化的物质载体。清末民初,随着铁路交通兴起,晋商逐渐衰落,但留下的商业精神与建筑遗产影响深远。
抗日战争时期,晋中是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左权、和顺等地成为八路军重要活动区域。新中国成立后,晋中行政区划多次调整,2019年,榆次区部分区域设立太谷区,形成如今“2区8县1市”的格局。
人文景观:自然与历史的交响
晋商大院建筑群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由6个大院、20个小院组成,313间房屋错落有致。院落布局呈“双喜”字形,砖雕照壁“百寿图”、木雕垂花门等细节彰显晋商的奢华与审美。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镇,总面积25万平方米,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气势恢宏,石雕艺术尤为精湛,柱础、门墩上的图案栩栩如生。
平遥古城:活着的明清画卷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之一,城墙周长6162.7米,设有6座城门、4座角楼。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格局保存完好,日升昌票号首创“汇通天下”的金融模式,协同庆钱庄地下金库规模宏大。平遥县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县衙之一,建筑布局严谨,“亲民堂”“牢狱”等场所展示古代官署文化。
绵山:山水与人文的交融
绵山风景区植被覆盖率超98%,水涛沟溪水潺潺,瀑布飞泻;栖贤谷两侧绝壁对峙,栈道凌空。云峰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抱腹岩内供奉佛像千余尊;大罗宫依山而建,气势磅礴,展现道教建筑艺术。绵山还是寒食节的发源地,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流传千年。
佛教石窟与古刹
石马寺石窟位于昔阳县石马村,现存石窟33处、造像1300余尊,北魏时期的“千佛龛”、唐代的“阿弥陀佛龛”造型精美,线条流畅。资寿寺位于灵石县苏溪村,始建于唐代,明代重修,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保存完好,寺内明代壁画色彩艳丽,人物形象生动。
红色旅游胜地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位于左权县麻田镇,1940 - 1945年八路军总部在此驻扎,朱德、彭德怀等曾在此指挥作战。旧址群包括总部旧址、北方局旧址等,陈列的武器、文件等文物,再现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
民俗风情:传承至今的生活印记
晋中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涵盖民间艺术、传统节庆等多个方面。左权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调委婉动听,歌词多反映劳动、爱情与生活,《桃花红杏花白》《有了心思慢慢来》等曲目广为流传。小花戏以扇子、手帕为道具,舞步轻盈活泼,每逢春节、元宵节,街头巷尾可见表演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