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晋中市《昔阳县》

晋中风韵,昔阳风华

 

在山西省东境中部,太行西麓的重峦之中,有一座承载着悠久历史与独特风情的县城——昔阳。它的总面积达1954平方千米。全县下辖5个镇、5个乡,每个乡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与风貌。

 

乡镇简介

 

乐平镇

 

乐平镇作为昔阳县的城关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下辖38个村,城区下辖1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像红旗街社区、松溪路社区等。这里交通便利,商贸繁荣,街道上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保留着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乐平镇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每逢节日,各种民俗活动便在这里精彩上演,比如热闹的社火表演,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让人目不暇接,充分展现出昔阳的传统文化魅力。

 

大寨镇

 

大寨镇地处昔阳县中南部,区域面积178.84平方千米。这里以“农业学大寨”精神闻名遐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人凭借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创造了农业发展的奇迹,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如今来到大寨镇,仍能看到壮观的梯田风光,那层层叠叠的梯田,仿佛是大地的指纹,记录着大寨人曾经的拼搏岁月。大寨展览馆里陈列着当年的珍贵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大寨的发展历程。陈永贵故居也保留着当年的模样,让人可以一窥这位传奇人物的生活点滴。大寨镇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在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皋落镇

 

皋落镇历史久远,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年)晋献公命太子申生讨伐东山皋落氏,此地便开始在历史中留下痕迹。它地处昔阳县东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海拔在900米 - 1300米之间。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有着全县降水量最多的地带,达700毫米以上,滋养着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植被。皋落镇的农业也颇具特色,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其中一些特色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镇里还保留着一些传统村落,古民居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昔阳的传统建筑特色。

 

沾尚镇

 

沾尚镇位于昔阳县西部,这里山水相依,景色秀丽。沾尚镇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河流清澈见底,为当地的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这里的生态环境良好,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沾尚镇的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农产品品质优良,林业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镇里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见证了昔阳的历史变迁。

 

东冶头镇

 

东冶头镇位于昔阳县东北部,在赵、韩、魏三家分晋后,境域属赵国时,赵就在这里筑戍守土城,北靠山,南向水,称昔阳城,可见其历史地位重要。如今,东冶头镇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乡镇,它的工业和农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工业方面,一些小型企业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农业上,主要种植玉米、谷子等农作物,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养殖产业。东冶头镇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山峦起伏,景色宜人,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赵壁乡

 

赵壁乡是昔阳县重点产粮区,耕地面积达8.5万亩,粮食年产量超过了1亿斤,占全县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小杂粮,素有“米粮川”之称。这块土地人才辈出,金代状元杨云翼、明代尚书乔宇、民国法学家王谷等历史人物都出自这里,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赵壁乡的传统美食也颇具特色,像香脆酥软的吊炉烧饼,薄如纸片、入口香酥、可长期保存的压饼等,让人垂涎欲滴。如今,赵壁乡以农业为基础,通过“种植+”模式,延伸产业链,形成了肉兔、生猪、菌类等特色产业,同时依托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积极推动文旅融合。

 

界都乡

 

界都乡地处昔阳县中部,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界都乡的农业以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农产品绿色无污染,深受消费者喜爱。乡内有一些古老的村落,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界都乡还注重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一些自然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如美丽的山川、清澈的溪流等,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孔氏乡

 

孔氏乡位于昔阳县东南部,与河北省接壤。这里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但也因此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孔氏乡的森林覆盖率较高,自然资源丰富,有着许多珍稀的动植物。乡内的居民以农业和林业为生,他们守护着这片土地,传承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孔氏乡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每逢节日,村民们都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如民间舞蹈、戏曲表演等,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都乡

 

三都乡位于昔阳县南部,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一些古老的寺庙和历史遗迹。三都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近年来,三都乡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比如,一些村庄利用自身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开发了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李家庄乡

 

李家庄乡位于昔阳县北部,它与县城相邻,地理位置优越。李家庄乡的工业和农业发展较为均衡,工业上有一些小型加工厂,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农业方面,主要种植蔬菜、水果等,供应县城市场。乡内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教育、医疗等条件不断改善。李家庄乡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昔阳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拓耕耘。夏朝时属河西,商朝属微,周时属肥子国,春秋时为东山皋落氏之国,秦时属上党。东汉建安末年(219年)为乐平郡,隋大业初年改为乐平县。此后历经多次演变,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定名为乐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昔阳县。1938年5月,昔阳分东西两县,1945年8月22日县城解放,9月1日昔东、昔西久分重合,成立昔阳县人民政府。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昔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从唐至清共考取举人进士137名。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了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朵小金花等一批文艺人才,全国农民作曲家史掌元创作的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红遍大江南北。昔阳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像路家峪的拉话、田川的跑炮、昔阳迓鼓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昔阳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代代相传。此外,昔阳还保留着许多传统节日习俗,如二月二龙抬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历史人物

 

乔宇

 

乔宇(1463 - 1531)字希大,乐平(今昔阳)横山人。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中进士,此后在仕途上不断进取。他曾任礼部主事、吏部郎中、太常卿等职。武宗即位后,他亲历军民忧患,条陈“恤边民,厚边军,广储蓄,省科派,慎守令,重祀典”六计上奏,均被采纳,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为民着想的情怀,仕林称其有良吏之风。正德年间,面对刘瑾专权,多数大臣攀附结党,乔宇却恬然自守,独不染指。刘瑾事败后,乔宇受到重用,先后担任南京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他在任上条陈宿弊,更改旧章,常以明室振兴为己任,其雄才抱负得以施展。乔宇一生好学,为文深沉浓郁,意境坦荡,为诗隽雄豪放,浑然自得,时称北方文苑之魁,其文稿《乔庄简公文集》《游嵩集》等刊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