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晋中市《介休市》(第2页)
义棠镇
义棠镇位于介休市西部,全镇总面积约73.7平方千米,人口约3.2万人。义棠镇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穿镇而过。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等,工业以煤炭、焦化、建材等产业为主,是介休市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义棠镇的煤炭产业历史悠久,拥有多家煤矿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义棠镇也在积极推进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在农业方面,义棠镇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养殖业。镇内有一些历史文化遗迹,如回銮寺,是一处佛教寺院,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绵山镇
绵山镇位于介休市南部,因地处绵山脚下而得名。全镇总面积约109.8平方千米,人口约3.1万人。绵山镇地势复杂,山区面积较大,自然资源丰富。这里的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农业方面,主要种植玉米、谷子、豆类等粮食作物,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中药材种植、养殖等。绵山镇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主要有黄芪、党参、柴胡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旅游业方面,绵山镇依托绵山风景区,开发了一些与绵山相关的旅游项目,如登山、徒步、观光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此外,绵山镇还有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庙会、社火等,每逢节日,村民们都会举行这些活动,热闹非凡,传承着当地的传统文化。
宋古乡
宋古乡位于介休市城区西北部,全乡总面积约34.6平方千米,人口约2.3万人。宋古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穿乡而过。这里是介休市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较为多元化。工业方面,有一些小型企业,涉及建材、食品加工等领域。农业方面,以种植蔬菜、水果为主,同时发展了一些特色养殖项目。宋古乡的蔬菜种植规模较大,品种丰富,为介休市城区提供了大量的新鲜蔬菜。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宋古乡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此外,宋古乡还注重文化建设,建设了一些文化广场和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佳乡
三佳乡位于介休市东部,全乡总面积约28.7平方千米,人口约1.5万人。三佳乡交通便利,县道三贤大道贯穿全乡。这里的经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农业方面,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花卉种植、养殖等。三佳乡的花卉种植产业发展迅速,拥有多个花卉种植基地,种植的花卉品种繁多,色彩鲜艳,远销周边地区。工业方面,以化工、机械加工等产业为主,拥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三佳乡还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全乡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镇内有一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三佳泉,泉水清澈,是当地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也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
三、必游景点
绵山风景区
绵山风景区是晋中首个国家5A级景区,位于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绵山景区面积广阔,约40平方公里,它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绵山自然景观神奇秀丽,山势陡峭,峡谷幽深,溪流潺潺,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达98%以上,是一处天然的大氧吧。景区内有许多奇峰异石,如抱腹岩、蜂房泉等,抱腹岩犹如巨人的怀抱,可容纳万人,岩下有许多寺庙和建筑,气势恢宏;蜂房泉的泉水从山壁上的小孔中涌出,如蜜蜂筑巢般密集,十分奇特。绵山的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这里是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景区内有众多的寺庙和道观,如大罗宫、云峰寺等,大罗宫是一座宏伟的道教宫殿,建筑风格独特,内部供奉着众多道教神像,金碧辉煌;云峰寺是佛教圣地,寺内有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绵山还有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如介子推隐居绵山的传说,为景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游客在绵山可以登山揽胜,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参观寺庙道观,了解宗教文化,感受历史的沉淀;还可以参与一些民俗活动,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
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城区东南10公里龙凤镇张壁村,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村落,也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堡始建于十六国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0.12平方公里。张壁古堡的建筑风格独特,城墙高大坚固,城门威严壮观,堡内的街道布局呈“丁”字形,主次分明,纵横交错。古堡内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民居、庙宇、楼阁等,这些建筑造型精美,雕刻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张壁古堡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地道,地道四通八达,上下三层,长达10公里,地道内设有通风口、了望孔、陷阱等设施,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也是古堡居民在战乱时期的避难场所。游客在张壁古堡可以穿梭于狭窄的巷道,触摸古老的砖墙,感受历史的厚重。沿着地道前行,仿佛能听见昔日的脚步声与兵器碰撞声,体验古代军事防御的精妙布局。古堡内的可汗庙、空王行祠等庙宇,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文化。空王行祠内供奉的空王佛,相传是一位能呼风唤雨的高僧,其肉身坐化像至今保存完好,令人称奇。此外,古堡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如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舞龙舞狮、跑旱船,热闹非凡,让游客深入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后土庙
后土庙位于介休市庙底街,是一处庞大的道教庙宇建筑群,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后土庙古建筑群之一。该庙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多次重修与扩建。庙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影壁、山门、戏台、献殿、正殿等,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后土庙最令人赞叹的是其精美的琉璃装饰,屋顶上的琉璃脊饰、鸱吻、走兽等构件,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堪称琉璃艺术的瑰宝。尤其是正殿的琉璃装饰,以龙凤、花卉等图案为主,工艺精湛,立体感十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出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庙内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彩塑和壁画,彩塑造型逼真,线条流畅;壁画内容丰富,描绘了道教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祆神楼
祆神楼位于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端,是一座集过街楼、戏台、乐楼功能于一体的古代楼阁式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祆教建筑。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祆神楼坐北朝南,通高约20米,平面呈“凸”字形,由下而上分为台基、楼身和楼顶三部分。台基为砖砌,高大坚固;楼身面阔三间,进深四椽,采用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风格,斗拱密集,飞檐翘角,造型优美。楼顶琉璃脊饰精美,正脊两端的鸱吻高大威猛,彰显出建筑的威严气势。祆神楼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杰作,还承载着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信息。祆教源于古代波斯,在唐代传入中国,祆神楼的存在见证了当时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四、历史遗址
介休境内留存着众多历史遗址,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 义棠古窑址 位于义棠镇,分布面积广泛,是一处重要的古代陶瓷烧制遗址。从出土的陶瓷残片来看,其年代可追溯至宋、金、元时期。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窑炉遗迹、作坊遗址以及陶瓷生产工具,这些遗存为研究古代陶瓷制作工艺、生产规模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通过对古窑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介休的陶瓷产业已颇具规模,生产的陶瓷产品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周边地区。
小靳古瓷窑遗址 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遗址位于连福镇小靳村,是明清时期介休陶瓷生产的重要场所之一。遗址内出土的瓷器品种丰富,有青花瓷、白瓷等,其纹饰精美,工艺精湛,反映了当时介休陶瓷制作的高超水平。这些古瓷窑遗址的存在,不仅是介休古代手工业繁荣的见证,也为现代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此外,介休还有多处 古墓葬遗址 ,如位于张兰镇的一些汉代墓葬群。这些墓葬虽历经岁月侵蚀和人为破坏,但仍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为研究汉代的丧葬习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当时介休地区的社会经济较为发达,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五、民俗风情
介休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传承至今。 寒食清明节习俗 作为介休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活动形式。每年寒食节,当地百姓会禁火冷食,以纪念介子推。同时,还会开展扫墓、插柳、踏青等活动。扫墓时,人们会携带祭品前往祖先墓地,清理杂草,摆放供品,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插柳是将柳枝插在门上或屋檐下,寓意驱邪避灾;踏青则是人们走出家门,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在清明节期间,介休还会举办盛大的寒食文化节,包括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美食展销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与。
介休跑马神 是一项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义安镇一带。活动通常在农历正月十六举行,当地村民会装扮成古代的将士、官员等角色,骑着马在村中巡游。巡游队伍浩浩荡荡,锣鼓喧天,马匹在奔跑中嘶鸣,骑手们英姿飒爽,展现出一种威武豪迈的气势。跑马神活动不仅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是对古代军事文化的一种传承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