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临汾市《洪洞县》(第2页)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创立行省制,除山西、河北、山东等直属中书省外,其他地区分为10个行中书省 。中书省在山西设河东山西宣慰司,辖四路,今临汾一带元初为平阳路 。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大地震之后改为晋宁路,辖洪洞、霍州 。赵城县又属霍州,为二等县 。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全国分为十三布政司(也称行省)和三部指挥司,行政区划为省、府、州、县,洪洞县、赵城县均属山西省平阳府 。历史上着名的大槐树移民,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约700余年 。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不到50年的时间内,明朝政府在大槐树下的广济寺院设局驻员,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先后18次大规模移民至今18个省(市),500余个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且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民族大迁移 。
清朝初年,继承明代的行政区划制度,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霍州升为直隶州,领灵石、赵城二县,州治在霍州,洪洞仍属平阳府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全国分为18省、5个将军辖区,共25个一级行政单位,行政区划仍以省、府(州)、县三级为主,山西有9府16州(内有府属州6)、86县、12厅,洪洞和赵城均属平阳府,府治在临汾 。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行政区划改革,废除府州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设道,山西省分为3道,辖105县,洪洞、赵城均属河东道,道治在运城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废道后,县直隶省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西,11月阎锡山省政府退出太原 。阎锡山在山西省先后组成九个行政区,也称专署,洪洞、赵城属第六专署,署址先后驻赵城好义村、汾西勃香 。翌年2月,洪洞、赵城沦陷,两县政府分别撤往汾河以西 。此后,日军在洪洞、赵城县城成立县公署,洪赵两县的日伪县公署归山西省冀宁道管辖 。
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以阎锡山省政府的行政区划为基础 。“十二月政变”后,根据地各级政权相继建立 。1941年5月,洪洞属太岳专属第二办事处,9月改属八专属 。1944年,改属九专区,改称太岳三专属 。1945年10月,洪洞、赵城两县铁路以西地区成立洪赵(河西)联合县民主政府 。1948年7月,洪赵(河西)联合县撤销,恢复洪洞县、赵城县建制 。1949年2月,洪洞属陕甘宁边区晋南行署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整行政区划,洪洞县、赵城县属山西省临汾专区管辖 。1954年7月1日,洪洞、赵城合并为洪赵县,县治在洪洞,同时运城与临汾专署合并为晋南专署,洪赵县属晋南专署管辖 。1958年12月,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称洪洞县,县治在洪洞城 。1959年7月,霍汾县从洪洞分出,恢复原建置 。1971年,临汾与运城行署分设,洪洞县归临汾行署管辖 。2000年,临汾地区改市建置,洪洞县上隶临汾市管辖 。2021年5月6日,洪洞县撤销山头乡、左木乡,合并设立山目乡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洪洞县孕育出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虞舜时期制定刑律的皋陶,以其公正严明的执法理念,为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晋国乐师师旷,精通音律,被尊为乐圣,他的音乐造诣和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徐晃,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为魏国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赫赫功勋;明代户部尚书韩文,为官清正廉洁,不畏强暴,敢于勇斗权奸,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书法大师王铎,其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清代乾隆兵部侍郎刘秉恬,在军事和政治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才能,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理学家范高鼎,对理学的研究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现代,洪洞更是英才辈出,地方志学家王轩,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民主革命者温寿泉、张煌、张瑞玑,为推翻封建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而不懈奋斗;佛学家、象棋大师贾题韬,在佛学和象棋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南汉宸、王世英、张道吾、薛克忠,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享誉中外的书画大师董寿平,其书画作品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代作家孟伟哉、文艺评论家郑笃、版画家苏光等,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
洪洞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景点各具特色,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全国唯一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承载着深厚的移民文化记忆。元末明初,自然灾害频发,战乱纷争,两河一带人口大量减少,中原地区十室九空,而山西相对受影响较小,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且交通集聚的县 。明朝政府便在洪洞城北贾村西侧的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寺旁的大槐树成了移民集聚之地,也成了惜别家乡的标志 。据史料记载,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50年间共计移民18次,数以百万的居民迁移至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等18个省份,涉及上千个姓氏 。600多年来,洪洞大槐树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故乡,每年都有数百万计的后人来到大槐树下寻根问祖 。这里不仅有古老的大槐树遗址,还有移民浮雕图、根雕大门等景观,让游客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历史。
- 广胜寺:
广胜寺还藏有《赵城金藏》佛教典籍,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珍贵文献,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寺内的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有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等。弥陀殿内的元代壁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线条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元代壁画高超的艺术水准;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尊大佛,佛像庄严肃穆,雕刻精美,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广胜寺依山而建,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景色秀丽,与古寺相得益彰,游客在此不仅能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
- 苏三监狱:因京剧名段《苏三起解》而闻名遐迩,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监狱 。监狱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其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设有牢房、狱神庙、虎头牢等建筑。进入监狱,狭窄的巷道、阴森的牢房,厚重的木门,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囚犯的压抑与无奈。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讲述着苏三蒙冤受屈的故事,游客可以通过参观,了解明代的监狱制度和司法文化,感受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 玉皇庙: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北石明村,是一座道教庙宇 。庙宇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元代遗构。玉皇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主要建筑有山门、戏台、献殿、玉皇殿等。玉皇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等道教神像,神像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庙内还保存有精美的元代壁画,壁画内容以道教神话故事为主,色彩绚丽,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元代壁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是研究元代宗教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 碧霞圣母宫:坐落于洪洞县龙马乡西龙马村,是祭祀碧霞元君的场所 。该宫创建于明代,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献殿、圣母殿等。圣母殿为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碧霞元君及侍女像,塑像造型逼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宫内的建筑结构精巧,木雕、石雕等装饰工艺精美,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每年的特定节日,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着周边众多村民和游客前来祈福、游玩,热闹非凡。
- 师旷陵园: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着名乐师,被后世尊称为“乐圣” 。师旷陵园位于洪洞县曲亭镇师村,是为纪念师旷而修建的。陵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主要建筑有师旷墓、碑亭、乐圣祠等。乐圣祠内供奉着师旷的塑像,祠内还陈列着与师旷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展示了师旷在音乐领域的卓越成就。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深入了解师旷的生平事迹和音乐贡献,感受古代音乐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