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运城市《临猗县》(第2页)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临猗历史悠久,尧舜时代,地近国都,皆为甸服之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时,为“郇瑕氏之墟”,西周为郇伯封地。春秋时,猗氏、临晋均属晋,战国时属魏。秦分天下三十六郡,临猗属河东郡。

 

西汉二年,置解县及猗氏县,属司隶部河东郡。此后历经朝代更迭,建置多有变化。隋开皇三年,猗氏属蒲州。唐武德元年,罢郡置蒲州,领河东、猗氏等四县,元宝十三年,更桑泉为临晋,临晋县名自此始。五代建置随唐,属河中府。宋至道三年,猗氏、临晋属永兴军路河中府。金时属河东南路河中府,元属晋宁路河中府。明洪武二年,改属平阳府,清属山西省河东道蒲州府。

 

1947年,猗氏、临晋相继解放,1954年8月,两县合并为临猗县,县治设猗氏城。1958年10月,临猗并入运城,1959年10月复分出。2001年运城撤地设市后,临猗县属运城市管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临猗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春秋时期,大商人猗顿在这里栽果务桑,畜牧牛羊,富甲天下,堪称商业鼻祖,其商业精神对当地影响深远。这里还是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文学批评家司空图、书画理论家张彦远、戏剧大师关汉卿、楹联大师乔应甲等文人名士的故乡,他们的作品和思想丰富了临猗的文化内涵。此外,锣鼓杂戏、临猗眉户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妙绝伦,传承至今,展现了临猗民间艺术的魅力。

 

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 临晋县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现存唯一一座元代县衙。元代大堂建筑保存完好,营造法式奇巧。走进县衙,仿佛能看到当年审案盛景,现在还有沉浸式演艺可让人穿越古代,感受古代官衙的庄严与肃穆。

 

- 猗氏故城:始建于西汉,北魏至唐长期作为猗氏县治所。古城遗址呈长方形,现存夯土城墙残高3 - 6米,周长约3公里,护城河遗迹清晰可见。城内发现衙署民居基址及唐宋时期陶器、铜钱等文物,南门外的唐代《碧落碑》为珍贵书法遗存,完整保留了汉唐县城“方城十字街”的规划格局,是研究中国古代县城建制演变的重要实例。

- 双塔公园:位于临猗县城区内,是临猗县的标志性景点。公园内两座古塔高耸,双塔交影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环境宁静,是人们休闲散步、感受历史沉淀的好去处。

 

- 傅作义故居:位于安昌村,是了解近代历史名人傅作义生平事迹的好去处。故居内保留了许多与傅作义相关的文物和史料,展示了他的成长历程和军事生涯。

 

- 黄河湿地公园:位于临猗县南部,是欣赏黄河美景的好地方,也是鸟类的天堂和摄影爱好者的理想之地。在这里,可领略黄河的壮阔,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吴王古渡:兴于两汉,盛于大唐,有2600多年历史。地势险要,秦末韩信“木罂渡河”就发生在此。站在古渡,望着悠悠黄河水,能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错。

 

民俗风情

 

临猗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每年元宵佳节,全县会举办盛大的民俗展演活动,各乡镇文艺团体带来舞龙、秧歌、锣鼓等精彩表演。春节期间,还有灯展、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新春文化活动。

 

“扎马角”是黄河岸边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流传于临猗县黄河沿岸的一些村庄,表演者嘴插钢钎穿梭于村庄巷道院落,被称作勇敢者的游戏,体现了黄河人坚强勇敢的性格。角杯镇的血故事社火表演,是一种将故事、戏曲教育意义融为一体的造型艺术,主要包括血故事、高台、划旱船等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