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运城市《绛县》(第2页)

 

- 冷口乡:位于绛县东南部,地处中条山北麓。全乡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发展了核桃、花椒等经济林产业。冷口乡自然风光优美,夏季气候凉爽,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绛县历史悠久,是有史可查的“天下第一县”。《左传》鲁襄公三十年有“绛县老人”的记载,这是先秦经典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县制具体名称。绛之命名者为春秋时晋献公,晋献公命人修筑绛城,定都于绛。至晋平公时,设立绛县,使其成为中国最早的县城之一。

 

绛县是尧的故乡,“尧的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古老的华夏文明记忆。这里留存着众多与尧相关的传说和遗迹,见证了远古时期的文明曙光。此后,绛县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始终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车厢城等众多遗迹,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多达十处。

 

历史人物

 

绛县人杰地灵,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人物。其中,最着名的当属晋文公重耳。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晋献公次子,文治武功卓着,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重耳在位期间,拔擢贤士,通商宽农,赏罚分明,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还留下了“清明寒食”“退避三舍”等典故。其死后葬于绛县卫庄下村西,墓冢高达30多米,千百年来香火连绵。

 

此外,唐代名将裴行俭也出自绛县。裴行俭精通兵法,善于用兵,曾多次率军平定边疆叛乱,为维护唐朝的稳定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还擅长书法,其书法作品在当时就备受赞誉。郝庄乡至今仍有裴家祠遗址、裴行俭墓等遗迹,彰显着裴氏家族曾经的荣耀。

 

必游景点

- 太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坐南向北,因属阴向而得名。寺内大雄宝殿为金代遗构,建筑风格独特。这里是《赵城金藏》的雕印地,寺内保存着一尊躯长4米、高1.5米的独木金身释迦牟尼涅盘卧像,用整根红杨木精雕而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独木雕卧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紫云寺:坐落在紫金山上,周围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是远离喧嚣、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寺内环境清幽,香火旺盛,每逢佛教节日,都会有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 绛县文庙: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是一座古老的学府建筑。文庙建筑布局严谨,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承载着绛县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这里曾是古代学子求学应试的地方,如今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 东华山:海拔1370米,山势雄伟,奇峰罗列,山上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异。山顶上的庙宇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神秘气息。登上山顶,可俯瞰周边壮丽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 乔寺碑楼: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碑楼建筑,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绝伦。碑楼的墙壁、石柱上布满了精美的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