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运城市《盐湖区》(第2页)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盐湖区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境内的西侯度遗址(属芮城,但盐湖周边同期文化遗存丰富)证明,早在18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西周时为解国封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置解县,汉设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安邑街道)。唐开元八年(720年),因境内盐湖盛产池盐,改称解州,1958年设运城县,1983年改运城市(县级),2000年运城撤地设市,原运城市改为盐湖区,至今仍是晋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盐湖文化脉络深厚:
- 盐文化:盐湖是中国最早的盐产地之一,距今已有4000多年开采史,《尚书·禹贡》记载“厥贡盐絺”,指的就是此地。古代盐商文化兴盛,形成了“潞盐”贸易体系,安邑古城曾是盐运枢纽。
- 关公文化:解州是关羽的故乡,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关帝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在此传承千年,成为盐湖的文化符号。
- 农耕文化:稷王山是后稷教民稼穑的传说地,境内保留了大量古代农耕遗址,如三路里镇的后稷庙,反映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起源。
三、历史人物
(一)关羽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字云长,盐湖区解州镇人。他一生忠义仁勇,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的故事在盐湖广为流传,解州关帝庙是全球华人祭拜关羽的圣地,每年举办“关公文化节”,吸引海内外游客。
(二)司马光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字君实,盐湖区涑水乡(今属夏县,但盐湖与夏县相邻,文化同源)人,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的历史,对后世史学研究影响深远。
(三)卫夫人
东晋女书法家,名铄,字茂漪,盐湖区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她是“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擅长隶书和楷书,着有《笔阵图》,对书法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书法风格“簪花小楷”影响后世数百年。
四、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一)解州关帝庙
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解州镇西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关帝庙,被誉为“武庙之祖”。庙宇创建于隋开皇九年,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建,占地22万平方米,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正庙中轴线上有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等建筑,崇宁殿内供奉关羽铜像,殿内木雕神龛、石雕柱础精美绝伦;结义园是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场所,园内古柏参天,环境清幽。
(二)运城盐湖景区
位于南城街道,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死海”。景区内湖水含盐量高达32%,人可漂浮其上,此外还有黑泥养生、盐水理疗等项目。盐湖文化博物馆展示了古代制盐工艺,每年夏季举办“盐湖养生文化节”,游客可体验采盐、制盐的全过程。
(三)舜帝陵庙
位于北相镇鸣条岗西端,是中华民族“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修。陵庙占地1778亩,分为陵园和庙宇两部分,陵园内舜帝陵冢高3米,周长50米,庙宇中轴线上有山门、献殿、正殿等建筑,正殿内供奉舜帝及二妃娥皇、女英塑像。舜帝陵庙是中华德孝文化的发源地,每年清明节举办“舜帝德孝文化节”,海内外华人前来祭祖。
(四)安邑古城遗址
位于安邑街道,是夏商时期安邑都城遗址,据《史记》记载,这里曾是夏朝都城,商汤灭夏后也在此建都。遗址现存城墙残垣,高5-8米,宽10-20米,出土了大量夏商时期的陶器、青铜器残片,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和夏商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民俗风情
(一)盐湖剪纸
盐湖区传统民间艺术,以南城街道西姚村为代表,已有200多年历史。剪纸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风格粗犷豪放,线条简练流畅,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春节前,西姚村村民都会举办剪纸展览,向游客展示这一传统技艺。
(二)关公社火
盐湖区独特的民俗活动,每逢春节、关公诞辰(农历六月二十四),解州镇都会举办盛大的社火表演,包括舞龙、舞狮、踩高跷、背棍等项目,其中“关公刀舞”最为壮观,表演者手持80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模仿关羽的战斗动作,气势恢宏。社火表演融合了关公文化和民间艺术,是盐湖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