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沈阳市《法库县》(第2页)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法库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根据考古出土的古生物化石、石斧、石刀及陶片等遗物可得以证明。
清代,康熙年间为巩固边疆,修筑柳条边,在此设“法库门”作为出入关卡,因地近辽河鱼梁区而得名。“法库”为满语“鱼梁”音译,寓意水草丰美、山川秀丽、物阜粮丰。清光绪七年,设康平县,边门以北部分地区划入康平县。光绪三十二年七月设治“试办法库门抚民厅”,划开原、铁岭、康平、新民三县一府毗连之地449村归厅领辖。民国二年二月,改厅为县,隶属洮昌道。1993年1月,法库县划归沈阳市管辖。
法库县是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境内现存叶茂台圣迹山辽墓群等22座辽代古州城遗址。辽墓群中出土的印浮雕双鹤纹铜镜等文物,见证了辽代时期文化与白鹤文化的融合。同时,法库也是满族文化的传承地,满族传统酿酒工艺在这里得以延续,大孤家子镇的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和老北味酒文化旅游景区是满族酒文化的典型代表。
历史人物
法库这片土地孕育了不少历史人物。辽代时期,这里是契丹族活动的重要区域,辽代北府丞相萧义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墓葬位于叶茂台镇圣迹山辽墓群中,是已发掘墓葬中最重要的一座。墓中出土的大量碑刻、壁画、绢画等文物,为研究辽代历史和契丹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此外,清代督陶官唐英也是法库人。他在陶瓷制作领域成就斐然,对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相关事迹和陶瓷文化也成为法库文化的一部分。
必游景点
- 白鹤楼:位于法库县,是中国北方最具辽代建筑风格的标志性文化景观,被誉为“大辽第一楼”。白鹤楼主体建筑面积4916平方米,高51.9米。2016年,白鹤楼与黄鹤楼缔结为“姊妹楼”,形成“南有黄鹤楼,北有白鹤楼”的文化格局。2022年重新装修后,内设辽文化博物馆、唐英纪念馆等,全面展示辽代历史文化、白鹤文化、陶瓷文化。
- 巴尔虎山风景区:作为“辽代圣山”,是沈阳最高峰,为国家3A级景区。共有大小山峰99座,主峰庙台山海拔447.2米,是辽河入海口正北方向的第一座高峰,也是法库八百麓岭的生态脊梁。这里植被丰富,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满蒙文化底蕴,山西麓的王爷陵村、东麓的公主陵村等是大清朝满蒙联姻的见证地。
- 财湖旅游度假区:是一处集乡村休闲、水上娱乐、空中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财湖原名尚屯水库、塞北湖,有2万亩水面,是沈阳以北库容量最大的湖泊,也是天鹅、野鸭等珍稀候鸟的栖息地。财湖北岸的财宫是全国最大以供奉财神为主的道观,文化深厚。南岸的沈阳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是东北首家通航机场,拥有高空跳伞、空中游览等特色体验项目。
- 叶茂台圣迹山风景区:位于叶茂台镇,圣迹山原名叶茂台西山,海拔203米,山势陡峭。山上的辽代墓葬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科考、科普、游览观光于一体的辽金故地历史遗址。已开掘的辽代萧义墓出土了“深山棋绘图”“郊园野趣图”等绢画,引起海内外考古界震惊。
古刹、寺庙与道观
- 财宫:位于财湖景区内西畔的财山上,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有400多年历史,2002年恢复重建。财宫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设有山门殿、三清殿及六栋配殿,东西设有钟楼、鼓楼和启运阁、转运阁,是祈瑞迎祥、招财纳福的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