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沈阳市《和平区》(第2页)

 

明清之交,和平区区域还是一片荒原,仅在南端的罗士圈子、十里码头一带沼泽地边有几户人家。17世纪中叶,和平区北陲建西塔、皇寺等庙宇和永城、涌源等烧锅作坊。到19世纪末,中部地区开始发展,形成了几座村落。

 

鸦片战争后,侵略者把这块土地辟为“两地”。1898年,沙皇俄国胁迫清政府将和平区西部的余亩土地划为“铁路用地”。1905年,日俄会战于沈阳,日本接管南满铁路,将“铁路用地”更名为“南满铁路附属地”,并扩大面积。1906年,清朝政府将和平区的东部辟为“商埠地”,成为“国际市场”。

 

辛亥革命后,和平区城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于1938年起建置了“大和”“敷岛”“朝日”区。1948年11月2日,和平区解放。1952年置解放桥街公所,1954年改称街道,1956年正式改名为和平区。此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和平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既有满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又有近代以来的商业文化、外来文化等。实胜寺、太平寺等古刹见证了宗教文化的传承;太原街的百年商业发展,是商业文化的代表;西塔地区的朝鲜族风情,则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体现。

 

历史人物

 

和平区有着丰富的历史人物资源,如抗日名将于学忠。于学忠1890年出生于山东蓬莱,1927年投归奉系张作霖,曾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官和临绥驻军司令等职。1930年任平津卫戍司令,“西安事变”后,奉张学良手谕,全权负责东北军。1939年任国民党军苏鲁战区总司令,与八路军并肩抗日。建国后,曾任河北省体委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届中央委员等职。其公馆旧址位于和平区北五经街,是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必游景点

 

- 南湖公园:位于文化路1号,是市区内较大的公园。公园内湖景优美,有儿童游乐设施、游船、摩天轮等,适合全家游玩。游客可以在这里赏景、划船,享受惬意时光。

 

- 长白岛森林公园:位于浑河南岸长白段,东起南京桥,西至长大铁路,全长约2100米,总占地面积达42万平方米。公园整体设计突出“森林”主题,栽植乔灌木50多个品种,还有樱花观赏区,是沈阳市内规模较大的樱花观赏地。

 

- 老北市:为国家4A级景区,位于和平区营口东路45号。这里有古老的庙宇、博物馆,还有热闹的小吃摊、手工艺品店等。夜幕降临后,精彩的民俗文化表演“凤舞九天”上演,六米长的机械凤凰在北市场上空展翅飞翔,十分壮观。

 

- 西塔:全称西塔延寿寺,是一座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沈阳的东塔、南塔、北塔并称为“盛京四塔”。西塔为藏式喇嘛塔,高33米,造型优美,庄严肃穆,具有浓郁的藏传佛教建筑风格。

 

- 中山公园:园内有许多历史建筑和纪念碑,环境清幽,是人们休闲、散步、缅怀历史的好去处。公园内还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和展览,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