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沈阳市《浑南区》

浑南区位于沈阳市东南部,因地处浑河南岸而得名。全区总面积803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260个社区,常住人口近90万人,是沈阳人口较年轻的行政区。

 

管辖街道简介

 

- 祝家街道:位于浑南区东部,自然环境优越,山林资源丰富。这里是浑南区杏花节的举办地,每年4月左右,佟家峪村万亩杏花林竞相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祝家地区还具有独特的柞蚕养殖条件,柞蚕旗袍是当地特色之一。此外,祝家大集历史悠久,1926年建集开市,如今已发展成为“文商农旅”融合的特色大集,春节期间,集市上摆满“笨猪肉”、烤猪蹄、黏豆包等东北特色美食,充满浓浓的年味。

 

- 李相街道: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沈阳满族民俗馆中展出近百件满族剪纸作品,展示了当地高水平的民间剪纸艺术。满族剪纸始于后金时期,至今仍在这里传承发展。李相街道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沈阳陨石山的所在地,吸引了不少喜欢探险和自然风光的游客。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浑南区历史悠久,其所在区域在古代就有人类活动。随着时间推移,这里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早期,它是沈阳周边的农业区域,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底蕴。

 

明清时期,随着沈阳政治地位的提升,浑南区一带逐渐成为重要的周边附属区域,与沈阳城的联系日益紧密。近代以来,随着东北地区工业的发展,浑南区也逐渐融入工业化进程,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区域内的工业、农业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文化方面,浑南区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这里既有传统的满族文化,如满族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满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同时,作为沈阳的一部分,它也承载着沈阳的地域文化,如东北民俗文化中的大集文化,祝家大集就是典型代表。此外,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形成了古今交融、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

 

历史人物

 

浑南区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一些知名历史人物。如王振乾少将,1914年9月出生于浑南区祝家街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军第111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建国以后,曾任第53军政委等职务,为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有吴涛少将,1912年5月出生于浑南区李相街道,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副政委等职,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

 

必游景点

 

- 沈阳世博园:是沈阳市唯一的5A级景区,占地面积211公顷。这里集绿色生态观赏、精品园林艺术等多功能于一体。园内有百合塔,是全园最高点,登塔可远眺煤都抚顺、省会沈城等景色。还可参观农艺园的粉黛乱子草花展、宿根花卉园的柳叶马鞭草花展等,欣赏各种美丽花卉。此外,园区内还有40座风格各异的游艺桥和儿童乐园,是家庭出游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