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连市《旅顺口》
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截至2025年1月,旅顺口区下辖9个街道,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1个太阳沟文化园区(省级),共69个村委员会和27个社区委员会。区政府坐落在水师营街道新城大街1号。以下是部分街道的简介:
- 水师营街道:曾是两百多年前辽南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如今,它是旅顺口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这里既有现代的城区风貌,也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村落,兼具城市的便捷与乡村的宁静。
- 铁山街道:位于旅顺口区西南部,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是黄渤海分界线所在地。这里自然景观独特,老铁山巍峨耸立,海拔465.6米,是旅顺口区的最高点。铁山街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商朝就有人类活动,铁山街道于家头坨出土的铜器可证实这一点。
- 龙王塘街道:东临黄海,以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为重要产业。这里有着美丽的海滨风光,每到夏季,海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龙王塘也是旅顺放海灯习俗较为盛行的地区之一,每年正月十三,渔民们会在此举行隆重的放海灯活动,祈求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渔业丰收。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旅顺口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老铁山下就有人类活动。战国时,这里属燕国的“辽东郡”。汉代时属沓氏县,汉朝在铁山街道于家村东边山坡上修建的“牧羊城”,是旅顺成为军事重镇的开端。
东晋时,旅顺名为“马石津”,魏时称“沓渚”或“沓津”,隋唐时谓“都里镇”,元代时称“狮子口”。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二将率军从山东蓬莱乘船跨海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旅顺口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清德宗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在此经营多年,建成北洋水师舰队的主要基地。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月,旅顺船坞竣工,旅顺军港成为当时号称功能齐全、防务完整、规模宏大的世界五大军港之一。
然而,近代以来,旅顺口经历了诸多苦难。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旅顺被日军占领,日军在此进行了血腥大屠杀。1898年,沙俄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迫使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租借旅顺口、大连湾25年。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偷袭旅顺口,经过惨烈战役夺取军港。此后,旅顺口又经历了日本长达数十年的殖民统治。
1945年,旅顺市政府成立。1955年,苏联将旅顺归还给中国,后来旅顺和大连合并,称为旅大市,1981年改为大连市,旅顺口成为其辖区之一。
历史人物
旅顺口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些相关的重要人物。虽然在近代遭受外敌侵略,但当地民众从未停止抗争。在甲午战争旅顺保卫战中,徐邦道指挥了土城子反击战,取得胜利,打击了日军的气焰。尽管最终旅顺失陷,但守军的顽强抵抗展现了不屈的精神。此外,在日俄监狱旧址中,曾关押着许多爱国志士,如中共党员王其焕、翟清平,他们在狱中秘密发展党组织,坚持斗争,展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