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鞍山市《甘泉镇》

甘泉镇,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地处千山区西南部。其东依海城市王石镇,南邻海城市南台镇,西接海城市腾鳌镇,北与大屯镇、汤岗子镇相连,区域总面积53.97平方千米。这里土质肥沃,气候温和,东部瓜果飘香,西部良田千顷,展现出一派宁静而富足的田园风光。

 

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截至2021年10月31日,甘泉镇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分别为三泉社区、双庙子村、双台子村、甘泉村、苏马台村、管饭寺村、杨相屯村、邓家台村、英城子村、靛池沟村、正汤河村。

 

英城子村位于海城东北13公里处,传说唐王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原名营城子,后因与八里镇营城子重名,取谐音改为英城子。这里保留着一些与唐王东征相关的传说故事,为村庄增添了神秘的历史色彩。

 

甘泉村则是甘泉镇的核心村落之一,也是镇名的由来之地。据1987版《海城县志》记载,古时候甘泉村东的沈家坟、南洼子、西下洼子各有一个甜水泉眼,称三泉,清初又设铺兵于此,故名甘泉铺,简称甘泉。如今,村里还保留着甘泉八宝琉璃井等与泉水相关的遗迹,见证着村庄的历史变迁。

 

历史沿革

 

甘泉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至1955年12月,其属南台区,后属大屯区。1956年,置甘泉乡。1961年,成立甘泉公社。1988年9月,甘泉公社改为甘泉镇。2011年,甘泉镇划入千山区,自此成为鞍山市千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区域规划下,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文化脉络

 

甘泉镇有着丰富的文化脉络,民间传说与历史遗迹相互交织。相传唐王东征时,曾在甘泉铺这个村子遭遇无水困境,唐王向土地祠求水后,次日晨起发现58口大缸皆装满甘泉水,大军得以解渴充饥,甘泉铺也因此得名。后来唐王回师还传令拨银修庙,虽庙门未修留下“甘泉铺大庙——没门儿”的俏皮话,但这座庙——慈化寺却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符号。

 

此外,甘泉镇民俗馆也是传承当地文化的重要场所。民俗馆修缮恢复了甘泉八宝琉璃井,借此宣传甘泉地名的由来,同时陈列区摆放了从各乡村收集的石磨、石碾等有辽南地区农耕特色的老物件工具,展示了当地悠久的农耕文化,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先辈们的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