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

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南麓,浑江中下游地区。县域面积3547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乡镇简介

 

- 桓仁镇:位于县中部,是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339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和16个社区居委会,2018年人口达人。桓仁镇有着独特的城市风貌,其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八卦城”。镇内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了民营经济和“城郊型”农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商贸、运输、餐饮等旅游服务业也较为发达。

 

- 雅河乡:位于桓仁县南部,浑江中下游,这里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雅河乡以旅游业和特色农业为主要产业,湾湾川村是其代表性村落。村内的望天洞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发育于20万年前,洞总长7000余米,洞内景观奇、特、险俱全,有石林、城墙、雪莲等,被誉为“北国第一洞,迷宫世无双”。此外,雅河乡的草莓种植产业也颇具规模,每到采摘季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 二户来镇:地处桓仁县西部,境内多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当地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同时也发展了一些林下经济,如人参、细辛等中药材种植。二户来镇民风淳朴,乡村风光秀丽,适合喜欢宁静乡村生活的游客前来游览。

 

- 华来镇:位于桓仁县西北部,是一个交通枢纽重镇。镇内工业有一定发展,同时农业基础也较为雄厚,盛产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华来镇周边自然景观优美,临近枫林谷等景区,每到秋季,漫山红叶,景色宜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红叶。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桓仁地区历史悠久,是东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高句丽王朝的建都之地,纥升骨城就位于境内的五女山,见证了2000年前的辉煌历史。

 

清朝时期,桓仁地区为封禁之地,森林茂密,人迹罕至。直到光绪三年(1877年),清政府在此设县,初名怀仁县,后因与山西怀仁县重名,于1914年改称桓仁县。

 

桓仁的文化脉络丰富多元,既有高句丽文化的遗存,又有满族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融合了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满族的“嘎拉哈”游戏、萨满舞等民俗在此传承至今,体现了满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精神信仰。此外,桓仁农民版画也颇具特色,创作者们以刀为笔,刻画了辽东地区的民俗风情和生活场景,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历史人物

 

桓仁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其中唐聚五是典型代表。唐聚五是东北爱国将领,1932年,他在桓仁组织辽宁民众自卫军誓师抗日,在天后宫修前殿供奉关帝以凝聚人心,并在县立师范学校操场向全国发出通电,打响了东边道民众反抗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国”政权的第一枪,桓仁也因此成为东北最大一支抗日义勇军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唐聚五名列第一批3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