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辽宁省《丹东市》(第2页)
丹东历史上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 。在甲午海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壮烈殉国,他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激励着无数人 。邓世昌墓位于大鹿岛东山北坡,他的故事在这里被代代传颂,成为丹东人民心中的骄傲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丹东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出发地和后方最前沿基地,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为了保家卫国,英勇奋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
必游景点
鸭绿江断桥
鸭绿江断桥是丹东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桥,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 。站在断桥上,看着那些布满弹痕的钢铁桥梁,仿佛能看到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弥漫,深刻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如今,鸭绿江断桥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座爱国主义教育的丰碑,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在断桥上,游客可以欣赏到鸭绿江的美丽风光,对岸朝鲜新义州的城市风貌也尽收眼底,这种独特的边境景观让人印象深刻 。
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 。馆内收藏了大量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文物、图片和资料,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走进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可以看到志愿军战士们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了解到他们在战场上的艰苦战斗和无私奉献 。这里不仅是一个纪念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基地,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和平 。
凤凰山
凤凰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和秀丽的景色而闻名,有“万里长城第一山”“奉天四大名山之一”的美誉 。由东西两山组成,山上的老牛背是凤凰山的着名景点之一,狭窄的山脊两侧是陡峭的悬崖,行走在上面,既惊险又刺激,让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挑战自我的乐趣 。凤凰山还有许多奇峰异石、清泉飞瀑,景色美不胜收 。在登山过程中,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角度的自然风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每到秋季,凤凰山的枫叶逐渐变红,漫山遍野的红叶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和拍摄 。
天桥沟
天桥沟是一处自然生态绝佳的旅游胜地,这里曾是大清王朝龙兴之地,属皇家围场之一 。每年的枫叶节期间,天桥沟便成为了一片红色的海洋,枫叶的颜色从浅红到深红,层次分明,与周围的山峦、溪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除了赏枫,天桥沟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值得一看,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奇特的岩石等,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在这里,游客可以进行徒步旅行,深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同时,天桥沟还配备了完善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 。
古刹与寺庙
大孤山古建筑群
大孤山古建筑群位于东港市大孤山,分上下庙,孤而不群,人文荟萃 。山上保存着唐朝时期的百余间寺庙,是东北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这些寺庙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元素,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走进古建筑群,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古老的建筑、精美的佛像、悠扬的钟声,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这里不仅是信徒们朝拜的圣地,也是游客们了解历史文化、欣赏古代建筑艺术的好去处 。每年的庙会期间,大孤山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人们汇聚于此,参加各种传统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历史遗址
大鹿岛甲午海战遗址
大鹿岛地处黄海,位于鸭绿江入海口,素有“黄海明珠”的美誉,是中国海岸线北端最大的海岛 。1894年9月17日,大清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这就是着名的甲午海战 。如今,海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大鹿岛上依然保留着许多与甲午海战相关的历史遗迹,如邓世昌墓、“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等 。邓世昌墓位于大鹿岛东山北坡,他在海战中壮烈殉国,其爱国精神激励着无数人 。“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则是为纪念那些在海战中牺牲的无名将士而建,据记载,大海战后,大鹿岛的渔民将四周漂浮的百余具北洋将士的尸体掩埋在岛上,并四时祭拜 。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那段悲壮的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
民俗风情
丹东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是丹东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共度欢乐时光 。大年初一,人们会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表达对彼此的祝福 。元宵节时,丹东会举办盛大的花灯会,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大街小巷,有动物造型的花灯、人物造型的花灯,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 。人们在花灯下猜灯谜、吃元宵,热闹非凡 。
在满族聚居地,还保留着许多满族的传统习俗。例如,满族的婚礼仪式十分隆重,有着独特的流程和讲究。新人要经过放定、迎亲、拜堂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放定即订婚,男方家会向女方家赠送如意、首饰等彩礼;迎亲当天,新郎要亲自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新娘需头戴红盖头,身着传统满族嫁衣,坐上花轿前往男方家;拜堂时,新人要行三拜九叩之礼,随后进入洞房举行“坐帐”“开脸”等仪式,寓意开启新生活。
满族的饮食习俗同样别具一格。除了前文提到的萨其马、粘豆包,满族饽饽也是一大特色。它以面粉、黄米等为原料,通过蒸、烤等方式制成,造型多样,口感丰富,既有甜味也有咸味,常作为祭祀、节庆时的供品和美食。此外,满族还喜爱食用“白肉血肠”,将新鲜的猪肉白水煮制后切片,搭配用猪血、肠衣等制成的血肠,蘸上韭菜花酱、蒜泥等佐料,肥而不腻,鲜嫩可口。在一些满族家庭的餐桌上,至今仍保留着“满汉全席”中小规模的宴席传统,各种特色菜肴摆满一桌,体现出满族热情好客的性格。
在居住方面,满族传统民居多为“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的样式。房屋一般坐北朝南,三至五间相连,最西一间称“上屋”,供奉祖先牌位,长辈居住;中间为堂屋,是做饭和出入的地方;东间为晚辈居住。屋内的万字炕围绕三面墙壁而设,既节省空间又便于取暖。烟囱建在屋外,通过烟道与炕相连,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适应了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条件。如今,在一些满族聚居的村落,仍能看到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这些民居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丹东的朝鲜族聚居区也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情。每年的“流头节”,朝鲜族妇女会到向东流的河里洗头沐浴,用菖蒲水梳头,以祈求健康、消灾辟邪。节日期间,人们还会制作打糕、冷面等传统美食。打糕制作时,需将蒸熟的糯米放在木槽或石臼里,用木槌反复捶打,直至米粒融合成软糯的糕团,再蘸上豆面、白糖食用,口感筋道香甜。冷面则以荞麦面为主要原料,搭配牛肉汤、泡菜、鸡蛋、黄瓜丝等佐料,清凉爽口,是朝鲜族夏季的特色美食。
朝鲜族的传统舞蹈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鼓舞、扇子舞、象帽舞等极具观赏性。长鼓舞舞者身挎长鼓,边敲击边舞蹈,鼓点节奏明快,动作优美矫健;象帽舞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不一飘带的特制象帽,在舞蹈过程中通过头部的甩动,使飘带在空中飞舞,形成绚丽的图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每逢节庆,朝鲜族居民便会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参与其中。
丹东的汉族也保留着不少传统民俗活动。在正月十五元宵节,部分地区会举行“跑黄河阵”活动。人们用秸秆或木棍扎成阵门,在场地内布置成九曲黄河阵的形状,阵内悬挂彩灯。参与者沿着特定路线穿梭于阵中,寓意驱邪避灾、祈福纳祥。此外,丹东地区的汉族还盛行“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这一天人们会理发,寓意“剃龙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鸿运当头;家家户户还会炒黄豆,象征着“金豆开花”,期盼五谷丰登、生活富足。
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丹东这片土地上,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深入感受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韵味 。
特色味道
丹东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方式,造就了一系列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味道。海鲜是丹东美食的一大亮点,由于丹东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当地的海鲜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品质上乘。
大黄蚬子堪称丹东海鲜的代表之一。其肉质饱满,味道鲜美,无论是蒸煮还是炭烤,都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汁原味。蒸煮后的大黄蚬子,蚬肉鲜嫩多汁,蘸上用酱油、醋、蒜末等调制的料汁,清爽可口;炭烤时,蚬子在炭火的烘烤下,壳内逐渐渗出鲜美的汁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杂色蛤也是丹东海鲜中的常见品种,它可以用来制作辣炒杂色蛤,以辣椒、花椒等调料爆炒,香辣味十足;还能做成蛤汤,汤汁鲜美,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