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铁岭市《清河区》(第2页)
红旗街是清河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这里政府机关、商业中心、学校、医院等设施一应俱全。街道繁华热闹,商业街两侧店铺林立,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红旗街还拥有多个文化广场,每到傍晚,居民们纷纷来到广场,跳舞、健身、聊天,充满了生活气息。向阳街则以其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完善的社区服务而受到居民的喜爱。街道内绿化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居住舒适度高。社区积极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活动,为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营造了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三、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清河水库
清河水库建于辽河支流清河下游,坝址位于清河区东侧,距开原市区8公里 ,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养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全省“东水济辽”水资源配置格局北线工程的重大节点工程。它于1958年兴建,1966年竣工,总库容9.68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376平方公里,按500年一遇洪水设计,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泄洪能力4982立方米\/秒。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左右岸泄洪洞组成。主坝坝型为粘土斜墙砂砾坝,坝顶长度1629.65米,坝顶宽7米,坝顶高程139.25米,最大坝高40.75米。溢洪道为河岸开敞式,总长580米,设计最大安全泄量4599立方米\/秒。
清河水库的社会效益显着,自运行以来,共调蓄了洪峰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秒的洪水17次,保障了下游城市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截止2021年,累计提供农业供水175亿立方米,提供生态供水3.63亿立方米,为开原、铁岭市等地提供生活饮用水,为清河火力电厂提供发电用水。2019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使水库枢纽工程运行更加安全可靠。这里还是辽北地区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1973年1月21日,创下了冬捕一网鱼41.7万公斤的世界记录。库区四周群山环抱,原生态植被保持较好,水质优良,是辽宁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站在大坝上,极目远眺,湖面宽阔,碧波荡漾,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龙泉山庄
龙泉山庄因赵本山拍摄的电视剧《刘老根》而声名远扬 ,它位于清河水库附近,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山庄内的建筑风格充满了东北乡村特色,古朴的木屋、篱笆小院,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乡村生活。这里不仅保留了电视剧中的拍摄场景,如龙泉宾馆、老根舞台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电视剧中的氛围,还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和活动项目。游客可以在老根舞台观看二人转表演,欣赏东北传统艺术的魅力;也可以参与到农家采摘活动中,体验收获的乐趣;还能品尝到地道的东北农家菜,如铁锅炖鱼、粘玉米、大碴粥等,感受东北美食的独特风味。
玉皇顶与明长城遗址
玉皇顶是辽北第二高峰,登上玉皇顶,云海翻涌,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里的自然风光壮美,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上野花盛开,五彩斑斓;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枫叶如火,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一片洁白。在玉皇顶上,还留存着明长城遗址,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城墙有些已经残缺不全,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长城的雄伟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些遗址见证了烽火岁月,是历史的见证者,站在遗址旁,仿佛能听到当年的金戈铁马之声,让人对古代的军事防御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民俗风情与特色美食
清河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尤其是满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聂家满族乡,每逢重要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满族颁金节等,满族同胞们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还会制作满族传统美食,如萨其马、粘豆包等。在满族颁金节,人们身着传统满族服饰,举行祭祀、歌舞表演等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人转是清河区广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独特的唱腔和舞蹈动作而闻名 。演员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通过生动的表演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深受当地人民和游客的喜爱。无论是在剧院里,还是在乡村的舞台上,都能看到二人转演员们精彩的演出,观众们常常被逗得开怀大笑,掌声和叫好声此起彼伏。
清河区的特色美食也让人垂涎欲滴 。清河炖鱼是当地的招牌美食,选用清河水库里新鲜的鱼为食材,搭配当地的特色调料,用柴火慢慢炖煮。炖出来的鱼汤汁浓郁,鱼肉鲜嫩,味道鲜美,让人回味无穷。满族“八大碗”也是不可错过的美食,这八道菜包括扒肉条、白肉血肠、苏子叶饽饽等,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文化内涵,体现了满族人民的饮食智慧和豪爽性格。此外,粘玉米、大碴粥等东北传统美食在清河区也随处可见,这些美食口感醇厚,营养丰富,是当地人民餐桌上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