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长春市《绿园区》(第2页)

 

2. 关东文化园: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关东文化园展现了浓郁的关东文化风情 。这里有传统的关东民居建筑,游客可以走进这些建筑,了解关东地区的历史和民俗文化 。园区内还有温泉洗浴、餐饮娱乐等设施,让游客在感受文化的同时,也能放松身心 。在寒冷的冬季,泡着温暖的温泉,欣赏着周边的雪景,别有一番滋味 。此外,关东文化园还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如二人转表演、东北大秧歌等,让游客深入体验关东文化的魅力 。

 

3. 裴家村现代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园:在秀美的绿园区西部,距城区仅8公里处,有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观光园 。它始建于2017年,总占地面积达45.12公顷,是一座集休闲旅游、果蔬采摘、临湖民宿、观景垂钓、户外露营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观光园 。种植采摘区由34栋现代化温室大棚构成,里面种植着黄瓜、菠菜、生菜等各种蔬菜,樱桃、草莓、火龙果、葡萄等特色瓜果 ,且这些无公害果蔬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民宿康养区建设了总计2000平方米的10余间装修风格各异的临湖民宿,围绕占地面积平方米的亲水生态园打造了休闲步道、湿生绿植、荷花观赏池、观光亭等10余处生态观光点位 。餐饮娱乐区以生态、营养、安全、美味为主旨,打造了农家大锅炖、原始坑烤、特色烤全羊、自助烧烤等一系列具有民俗特色的经营项目 。房车体验区则满足了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500平方米的区域内鲜花盛开,草坪上小木屋、帐篷错落有致,游客可在此露营、烧烤、举办派对等 。

 

五、古刹、寺庙与道观

 

在绿园区,虽没有大型的知名古刹、寺庙与道观,但一些小型的宗教场所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宁静的宗教文化色彩 。这些场所规模虽小,却承载着当地部分居民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 。它们的建筑风格质朴,内部环境清幽,每逢宗教节日,信徒们会前来祈福、诵经,香火虽不旺盛,却也充满着虔诚的氛围 。

六、历史遗址

 

1. 长春气象站:这座气象站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 。历经清朝灭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变迁,气象观测业务几乎未受影响 。2017年5月,它入选世界气象组织首批“百年气象站”(全球共60个,中国入选3个) 。饱经风雨的长春气象站积累了大量连续的气候资料,为研究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气候变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一座气象观测站,更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

 

2. 伪满洲国赛马场遗址:作为伪满洲国时期的产物,赛马场遗址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虽如今赛马场已不复当年的热闹场景,但遗址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人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它是日本殖民统治东北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伪满洲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站在遗址前,仿佛能看到当年赛马场上的喧嚣,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 。

 

七、民俗风情

 

绿园区的民俗风情充满了浓郁的东北特色 。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年味十足 。年夜饭桌上摆满了东北特色美食,如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粘豆包等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团圆的喜悦 。元宵节,人们会吃元宵,还会举办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活动,大街小巷热闹非凡 。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草的习俗也在这里传承着,人们以此祈求平安健康 。

 

在民间艺术方面,二人转是深受喜爱的表演形式 。演员们通过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和独特的唱腔,演绎着生活中的故事,常常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东北大秧歌也是常见的民俗活动,人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或手帕,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尽情舞蹈,展现出东北人民乐观豁达的性格 。此外,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也在绿园区得以传承,民间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创作出精美的作品,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

 

八、特色美食

 

1. 东北炖菜:这是绿园区极具代表性的美食,以食材丰富、味道浓郁着称 。像猪肉炖粉条,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和爽滑劲道的粉条,经过长时间炖煮,猪肉的油脂融入粉条中,粉条吸收了肉香,吃起来软糯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小鸡炖蘑菇则是将鸡肉与榛蘑搭配,榛蘑独特的香气为这道菜增添了别样的风味,鸡肉鲜嫩,汤汁浓郁,十分下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