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长春市《公主岭市》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公主岭市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境内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早在数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时期,这里属肃慎地;秦汉至魏晋,为扶余属地,扶余文化的农耕与渔猎印记在考古发现中多有体现。
隋唐时期,公主岭地区纳入渤海国版图,受中原文化影响渐深。辽金时期,这里成为契丹、女真等民族的活动区域,现存的古城遗址见证了当时的聚落发展。元代属开元路,明代归奴儿干都司,清代初期为蒙古科尔沁部游牧地,后随着柳条边的修筑,逐渐有汉人迁入开垦,农业开始发展。
“公主岭”之名源于一段历史传说。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的女儿和敬公主下嫁蒙古王公,途经此地病逝,葬于今公主岭市区东北处,其陵寝被称为“公主陵”,后谐音演变为“公主岭”。1903年中东铁路在此设站,因“公主陵”得名“公主岭站”, town 随站名逐渐发展,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公主岭先后属奉天省、吉林省管辖,1947年解放后设公主岭市,1956年改为怀德县,1985年恢复公主岭市,2020年划归长春市代管。
在文化脉络上,公主岭是东北民俗文化的交融地,既有满族的萨满文化遗存,也有闯关东带来的中原民俗,形成了多元并存的特色。境内的怀德皮影戏、双城堡民间故事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当地群众的艺术创造力。
历史人物方面,近代以来人才辈出。抗日民族英雄马占山曾在公主岭一带活动,组织民众抗击日寇;教育家傅桐创办怀德学堂,推动当地教育发展;现代作家丁耶的作品多以东北农村为背景,反映时代变迁;科学家王大珩(祖籍公主岭)在光学领域成就卓越,为“两弹一星”工程作出贡献。
下辖乡镇(街道)简介
公主岭市下辖区域涵盖平原、丘陵等地形,各乡镇(街道)各具产业特色:
10个街道
- 东三街道:位于市区东部,是商业与居民区交织的核心区,有公主岭火车站、农贸市场等设施,生活气息浓厚,街道内保留部分日伪时期建筑,见证城市发展。
- 河北街道:地处铁路以北,以行政办公和教育机构为主,公主岭市政府、多所中小学分布于此,街道整洁有序,公共服务完善。
- 河南街道:位于铁路以南,商业繁华,有大型商场、餐饮街区,是市民休闲消费的主要区域,夜间灯火通明,活力十足。
- 岭东街道:东部工业区所在地,有多家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企业,同时兼顾居住功能,形成“工居一体”的格局。
- 岭西街道:西部新兴城区,近年来房地产和服务业发展迅速,新建小区、公园较多,环境宜居,是城市扩张的重点区域。
- 铁北街道:以铁路运输相关产业为主,有货场、物流企业,交通便利,是区域物资中转的重要节点。
- 苇子沟街道:城乡结合部,既有稻田、林地,也有近郊工业区,特色农业与工业并存,草莓采摘园是市民周末休闲的去处。
- 刘房子街道:以建材产业闻名,有采石场、水泥厂,同时发展苗木种植,山林资源丰富,生态与工业协调发展。
- 南崴子街道:位于市区南部,临近东辽河,灌溉便利,是水稻主产区,“南崴子大米”因口感佳远销各地,农业观光渐成特色。
- 环岭街道:环绕市区的近郊街道,以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为主,为市区提供新鲜农产品,近年发展休闲农业,采摘、农家乐项目受欢迎。
18个镇
- 范家屯镇:公主岭西部重镇,紧邻长春,是经济开发区核心区,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产业集聚,有“吉林小东莞”之称,城镇化水平高。
- 怀德镇:原怀德县政府所在地,历史悠久,镇内有怀德古城墙遗址,农业以玉米、大豆为主,商贸活跃,是北部物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