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吉林市《永吉县》

永吉县地处吉林省中东部,环抱吉林市城区,是吉林市下辖的唯一县。全县幅员面积2625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丘陵,间有河谷平原,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永吉县下辖7个镇、2个乡,各乡镇依托自身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风貌,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的多元气质。

 

一、乡镇简介

 

口前镇

 

口前镇是永吉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吉草高速、沈吉铁路穿境而过,是连接吉林市与永吉县各乡镇的枢纽。口前镇工业基础扎实,拥有多个工业园区,涉及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其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尤为突出,将本地的玉米、水稻等作物转化为各类食品,远销各地。镇内商贸繁荣,商场、超市、餐饮场所密集,满足居民和游客的日常需求。作为县城中心,口前镇还承载着全县的教育、医疗资源,中小学、医院等设施完善,是永吉县最具活力的区域。

 

双河镇

 

双河镇因境内有两条河流交汇而得名,地处永吉县南部,是连接吉林市与磐石市的重要节点。镇内自然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广阔,盛产红松、落叶松等木材,以及山野菜、食用菌等山林特产。双河镇的农业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同时发展了林下经济,在林间种植中药材、养殖蜜蜂,产出的蜂蜜、人参等产品品质优良。双河镇的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境内的肇大鸡山海拔1257米,山势雄伟,森林茂密,是徒步登山的好去处,山上还有肇大鸡山原始森林保护区,保留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西阳镇

 

西阳镇位于永吉县西部,紧邻吉林市,受市区辐射明显。镇内交通便捷,吉长公路穿境而过,是永吉县对接长春、吉林两市的前沿。西阳镇的工业以建材产业为主,利用当地的石材资源,生产花岗岩板材、水泥等产品,供应周边建筑市场。农业方面,西阳镇重点发展蔬菜种植,建成了多个蔬菜大棚基地,为吉林市提供新鲜的绿叶蔬菜。西阳镇的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镇内的大岗子村是满族聚居村,保留了满族的传统民居和习俗,村民擅长制作满族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每年的满族颁金节,村里都会举办热闹的庆祝活动。

 

北大湖镇

 

北大湖镇因境内的北大湖滑雪场而闻名,位于永吉县东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冬季降雪量大,雪质优良,是中国着名的滑雪胜地。除了滑雪产业,北大湖镇的农业也独具特色,种植的水稻因生长在高寒地区,生长期长,口感软糯,是永吉县的优质大米产区。镇内的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松子、榛子等坚果,以及山葡萄、蓝莓等浆果,这些山林特产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北大湖镇的旅游设施完善,除了滑雪场,还有多家温泉酒店和农家乐,游客可以在滑雪之余泡温泉、品尝农家菜,享受冬季的乐趣。

 

一拉溪镇

 

一拉溪镇位于永吉县北部,地势平坦,是永吉县的农业大镇。镇内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广阔,是“永吉大米”的主产区之一。一拉溪镇的养殖业也较为发达,建有多个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生猪、肉牛、肉鸡等,部分产品加工后远销外地。镇内的莲花水库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不仅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还发展了水产养殖,水库里的鲤鱼、鲫鱼肉质鲜美,吸引了不少钓鱼爱好者前来垂钓。

 

万昌镇

 

万昌镇地处永吉县东北部,是吉林省内知名的“水稻之乡”。万昌镇位于饮马河流域,土壤为黑钙土,富含腐殖质,加上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这里种植的水稻颗粒饱满,米饭清香软糯,“万昌大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远销全国。万昌镇的水稻种植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建成了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引入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全程可追溯。万昌镇还发展了稻米加工产业,将大米加工成米粉、米酒等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

 

岔路河镇

 

岔路河镇位于永吉县西北部,因地处多条道路交汇处而得名,是永吉县的交通重镇和商贸集散地。镇内的岔路河火车站是沈吉铁路上的重要站点,货运、客运业务繁忙,带动了周边物流产业的发展。岔路河镇的工业以食品加工为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资源,生产方便面、饼干、饮料等食品,产品供应东北市场。农业方面,岔路河镇种植的黏玉米口感香甜,加工成真空包装的黏玉米后,成为受欢迎的即食食品。岔路河镇的旅游资源以人文景观为主,镇内的星星哨水库是一座大型水库,库区周边修建了度假村和观景台,游客可以在这里乘船游览、烧烤野餐。

 

黄榆乡

 

黄榆乡位于永吉县南部,地处山区,自然条件相对艰苦,但生态环境优良。乡内的经济以林业和农业为主,林业方面,管护着大面积的天然林,禁止乱砍滥伐,保持了生态平衡;农业方面,种植耐寒的玉米、大豆,以及马铃薯等作物,马铃薯因生长在沙质土壤中,淀粉含量高,口感面糯。黄榆乡的特色养殖颇具规模,养殖的绒山羊产绒量高,羊绒质地柔软,是优质的纺织原料。黄榆乡的自然风光原始质朴,境内的双顶山有大片的白桦林,秋季树叶变黄,景色迷人,吸引了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金家满族乡

 

金家满族乡是永吉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永吉县东部,满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35%。乡内保留了浓郁的满族文化,满族的传统服饰、饮食、居住习俗在这里得到传承。满族的传统民居“口袋房”“万字炕”在乡内仍有留存,村民的饮食以黏食为主,擅长制作苏子叶饽饽、黏豆包等满族特色食品。金家满族乡的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同时发展了特色养殖,养殖的梅花鹿产茸量高,鹿茸品质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乡内的文化活动丰富,建有满族文化陈列馆,展示满族的历史文物和民俗用品,每年的满族火把节,全乡都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村民手持火把,跳满族舞蹈,场面热闹非凡。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及历史人物

 

永吉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境内的星星哨遗址、大海猛遗址等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证明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时期,永吉县属于肃慎族的活动范围,肃慎族是满族的祖先,以狩猎、捕鱼为生,创造了早期的渔猎文化。

 

西汉时期,永吉县属于夫余国,夫余国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在永吉县境内建立了城郭,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魏晋南北朝时期,夫余国衰落,永吉县被高句丽占据,高句丽在境内修建了山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如今双河镇的肇大鸡山仍有高句丽山城遗址。

 

隋唐时期,永吉县属于靺鞨族建立的渤海国,渤海国与唐朝关系密切,学习中原文化,永吉县的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开始种植水稻、纺织麻布。辽金时期,永吉县属于辽东京道和金上京路,女真族在此崛起,金代在永吉县境内设置了驿站,加强了与中原的联系。

 

元朝时期,永吉县属于辽阳行省开元路,朝廷在这里设立了屯田万户府,组织军民屯田,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朝时期,永吉县属于奴儿干都司,朝廷在这里设立了卫所,管辖当地的女真部落,着名的乌拉部就活动在永吉县一带,以渔猎和农业为生。

 

清朝是永吉县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康熙十年(1671年),朝廷在永吉县境内设置永吉州,隶属奉天府,这是永吉县正式建制的开始。乾隆年间,永吉州改为吉林厅,光绪年间升为吉林府,管辖范围包括今吉林市及周边地区。民国时期,1913年吉林府改为吉林县,1929年因与吉林省同名,改称永吉县,取“永远吉祥”之意,沿用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永吉县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解方(1908—1984),原名解如川,永吉县双河镇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他早年留学日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解方被授予少将军衔,是新中国开国将领之一。

 

另一位着名人物是王希天(1896—1923),永吉县人,是近代着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他早年赴日本留学,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组织留日学生开展反日斗争。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后,他参与救助在日华工,因揭露日本军警屠杀华工的罪行,被日本当局杀害,年仅27岁。王希天的爱国精神激励着后人,永吉县建有王希天纪念馆,缅怀他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