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通化市《东昌区》

在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的怀抱之中,有一座散发着独特韵味的城区——通化市东昌区。它是通化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虽占地面积仅383平方公里,却浓缩了丰富的历史、多元的文化、迷人的风光以及诱人的美食。

 

一、行政区划与乡镇风采

 

东昌区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乡1镇、8个街道办事处,14个行政村、37个社区 。这里人口约34万,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居民们的生活故事与奋斗足迹。

 

(一)金厂镇

 

金厂镇位于东昌区南部,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它是一个融合了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的特色小镇,镇内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宛如一座天然氧吧。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通化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之一。

 

金厂镇的农业以特色种植和养殖为主,草莓、蓝莓等特色水果种植颇具规模,每到收获季节,果香四溢,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体验。同时,金厂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惬意。跃进村北侧山岗上的万发拨子(王八脖子)遗址,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包含了新石器时代、先高句丽、高句丽早期土着、高句丽中晚期、满族先世五种文化性质的考古遗存,遗址年代上限距今约6000年 ,见证着这片土地上人类社会的演进与历史的沧桑,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环通乡

 

环通乡环绕着东昌区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是连接城区与周边地区的重要纽带。这里是东昌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为城区居民提供了新鲜、绿色的蔬菜。同时,环通乡还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产业,花卉市场生意兴隆,各类鲜花争奇斗艳,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位于环通乡石棚子村的东昌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是吉林省安葬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陵园。陵园占地4.9万平方米,安葬着1076位烈士,其中284位有名、792位无名 。这里由烈士墓区、纪念广场、英烈墙和抗美援朝纪念馆四部分构成,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意义,向每一位来访者无声讲述着那段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江东乡

 

江东乡位于浑江东岸,与城区隔江相望。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浑江在乡域内蜿蜒而过,江畔风景秀丽,是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江东乡的经济以农业和工业相结合,农业方面,除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还发展了特色养殖,如家禽养殖、鱼类养殖等。工业上,江东乡拥有一些小型工厂,涵盖了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江东乡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治理等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东昌区原名头道江,早在清同治年间就已成集镇,彼时这里商业活动逐渐兴起,人口也日益增多,开始展现出勃勃生机 。

 

清光绪三年(1877年)通化市设治,始称“通化”,东昌区属之,自此开启了与通化紧密相连的发展历程。民国二年(1913年),东昌区划归奉天东边道;民国十九年(1931年),成为伪通化省省会;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属通化省;民国三十年(1942年),析通化县通化街置通化市,东昌区属通化省;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曾为伪满洲国首都,同年至1954年为安东省省会 。在这期间,东昌区历经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不同的政权交替在这里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

 

1949年,东昌区属辽东省;1956年,原由省直辖的东丰县划归通化专区,东昌区属之;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通化市划归通化专署领导;1960年,撤销通化县,并入通化市;1962年,恢复通化县(驻通化市);1970年,通化专区改称通化地区,地区驻通化市;1985年,撤销通化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通化市升格为地级市 。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至此,东昌区正式成为通化市的一个重要城区,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东昌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是多民族聚居地,汉族、满族、朝鲜族等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满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如满族的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满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朝鲜族的歌舞文化也为东昌区增添了别样的风情,欢快的长鼓舞、悠扬的朝鲜族歌曲,让人们感受到了朝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

 

同时,东昌区作为通化的重要区域,深受长白山文化的熏陶。长白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当地的人们靠山吃山,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敬畏自然、勤劳朴实的文化品格。这种文化品格贯穿在东昌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他们的传统手工艺、民间传说以及节日庆典等方方面面。

 

三、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一)万发拨子(王八脖子)遗址

 

万发拨子(王八脖子)遗址位于金厂镇跃进村北侧的山岗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历史久远,年代跨度很大,包含了新石器时代、先高句丽、高句丽早期土着、高句丽中晚期、满族先世五种文化性质的考古遗存,遗址年代上限距今约6000年 。通化至金厂镇的公路从遗址中间穿过,将其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圜丘山脊多是生活居址,东部则是墓葬的主要分布区 。在这里出土的文物多达6942件,文化层最深达3.12米,共分为十三个文化层,这在东北地区特别是长白山地区极为罕见 。遗址中发现的墓葬形式多样,有土坑墓、土坑石椁墓、土坑石椁石棺墓、大盖石墓、大盖石积石墓、积石墓、阶坛积石墓等七种,还发现了以男性为主体的35人的多人合葬墓 。万发拨子遗址是迄今发现的吉林省东南部、鸭绿江中上游地区文化堆积最厚、文化性质最为复杂、持续年代最长、遗迹遗物最为丰富、文化特征最具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为研究东北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以及高句丽的起源与文化源流等诸多课题提供了详实、可信的考古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