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吉林省《松原市》(第2页)
在这片土地的历史长河中,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民国将领巴音额,1869年生于伯都讷官宦世家,满洲正黄旗人,姓吴札拉氏,汉字姓吴,字凌云 。青年时他受荐从戎,因军功先后升为骁骑校尉、佐领。中华民国时,他擢任旅长,领陆军少将衔,后迁升中将,委黑河镇守使,赠号“恪威”将军,后改称黑河警备司令,仍领中将旅长衔。他镇守黑河20余载,克服恶劣环境,曾与其弟折箭为誓,“犯弃师者不赦” 。1928年,他改任滨江关监督,驻哈尔滨。“九·一八”事变后,伪当局使人劝他出任伪军政部,巴音额以民族大义为重,拒不出任。1940年7月10日,巴音额病逝于哈尔滨寓所,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令人敬仰。
还有张一堂,山东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到陶赖昭铁路警察派出所任巡长 。他以巡长的身份做掩护,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前后发展党员16名。1932年3月,经满洲省委批准,松原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陶赖昭特别支部成立,由张一堂任党支部书记,为当地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化交融
松原的文化是多元的,辽金文化、满蒙文化、草原文化、渔猎文化、农耕文化、佛教文化、石油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质 。
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松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乌力格尔、马头琴音乐、查干湖冬捕习俗等10项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乌力格尔是蒙古族的一种说唱艺术,艺人们用一把四胡,自拉自唱,讲述着蒙古族的历史传说、英雄故事,生动的表演深受人们喜爱。马头琴音乐悠扬深沉,仿佛能诉说着草原的辽阔和牧民的生活,那独特的音色让人陶醉。查干湖冬捕习俗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每年冬季,渔民们在冰面上凿冰捕鱼,这一传统的捕鱼方式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祭湖醒网仪式庄重而神秘,祈求着来年的丰收,也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佛教文化在松原也有着重要地位,龙华寺是东北地区较大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院建筑气势恢宏,殿宇林立,香火鼎盛。每逢重大节日,众多信徒前来朝拜祈福,这里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石油文化则是松原现代文化的代表。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吉林油田坐落境内,石油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也孕育了独特的石油文化。石油工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成为松原城市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松原人。
四、经济发展
松原的经济发展基础雄厚且多元。农业方面,地处北纬45度的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素有“粮仓、肉库、渔乡”之美誉 。全市有耕地2092.8万亩,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油料基地,粮食年产量达到156亿斤,所辖四个县(市)均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这里的杂粮杂豆年产量近2亿斤,是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集散中心;“善德良米”有机大米成为杭州g20峰会和厦门金砖国家峰会指定用米 。同时,畜牧业和渔业也十分兴旺,生猪、肉牛、肉羊、禽的饲养量可观,年产水产品5万吨,居全省首位,查干湖胖头鱼为国家AA级绿色食品 。
能源产业是松原的支柱产业之一。吉林油田坐落境内,年油气生产能力达500多万吨,已探明石油储量16.3亿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491亿立方米 。油页岩探明储量775亿吨,可提炼出近30亿吨油页岩油 。此外,俄油俄气年过境规模分别达3000万吨和380亿立方米,地热总资源量达2385亿吨标煤 。丰富的能源资源为松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使得松原在国家能源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