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这是在修大堤?这明明是栈道
走两步?菁莪蓦地就想起了某小品,差点没刹住笑,顿了顿说:“算了,没事。”
“没磕破?把裤腿撸上去看看。”弯腰就要动手。
菁莪往后躲,“没事,你走吧。”
“真没事?真没事那我走了?”
“走吧。”
走出几步回头:“你去哪儿,拉你一程?”主要人都被拐到路边沟沿上去了,刚才还听见嗷的一声惨叫,把人扔这里,赶车走人,好像有点不大好。
菁莪心说算你良心发现,便说:“去码头。”
“码头?那我只能捎你到半程,上来吧。”
菁莪没推辞,半程也是程,能少走一程是一程。
车上装的全是筐,竹筐、荆条筐、柳条筐、胡枝子条筐……大筐套小筐。
没地方坐。
大汉把一摞蛋壳型的,像是婴儿摇篮的大筐歪了歪说:“上去,坐里头。”
“坐里头?你不是要拐人吧?跟你说我可不值钱。”
大汉被逗笑,又着急,跺脚说:“我着急赶路呢,我拐你干啥?哦不,不着急赶路我也不拐人。”指指往来的路人又说:“这么多人看着呢!”
“那行。”菁莪坐进摇篮,小毛驴儿甩起耳朵走,行出一段路后问他拉这些东西是要到集市去卖吗?
大汉举举缰绳摇头,“不是,修河堤,急用,装土、装石头。”
修河堤?
哦,是用筐代替钢筋笼子来加固堤岸吧?菁莪猜想。
钢材短缺的年代,植物藤条替代钢材,在基建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那你怎么把小孩儿的摇篮也拉来了?”
“摇篮?哦,你说烘篮?别说烘篮,连馍篮、笆斗都拉来了!”大汉侧头往路边吐了口痰很自豪地说,
“大堤急用,区里公社里号召大伙把家里多余的筐捐出来。
俺家是篾匠,几辈子都是干这个的,更得做贡献!这不,俺爹让俺把家里现有能装土装石头的东西全拉来了。
怎么,你不信?不信你去打听打听,俺姓袁,小袁庄的,你一说编筐袁,周围村子没谁不知道。”
“没有不信,”菁莪说,“袁大哥好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