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真被保送了铁路学校

两人先把藤盔拿给田队看,田队把玩两下,用拳头捶两下,又放两膝之间挤两下,连声叫好。

 

旋即戴头上,让逄营拿棍子敲,喊菁莪,“去请你的金箍棒来!”

 

“那是打狗棒。”逄营说。就手拿了个扳手,抡起来梆梆梆三声。

 

“哈哈哈,不疼!”田队长又大叫三声好,转头就笑骂逄营不做人,带他的兵出去,挖他的墙角,连声招呼都不打。

 

逄营说:“没打吗?要不再来两下?”

 

菁莪看得直乐。

 

田队是个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历的老修路工,抢修过塌方、滑坡、断裂等各种铁路险情,大大小小的伤,受过无数次,深知保护头部的重要性。

 

端详了一会儿帽子又说:“这要再刷上层桐油,是不是还能防水、防虫、防腐朽?

 

要是刷上不同颜色的油漆,写上名字,是不是一眼就能认出戴帽子的人是谁?”

 

其实他想说的是,抢修中遭遇意外,分不清谁是谁的时候,可以通过帽子来认人。

 

菁莪和逄春都明白他的意思,逄春点点头,“可以写编号,帽子和人一一对应。”

 

菁莪说:“也可以给不同的工种配不同的颜色的帽子,用红黄蓝这种醒目的颜色,劳动大军中想找谁,一眼就能看出。”

 

“好办法!”田队说。

 

两人要把藤盔拿给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没带菁莪去。

 

菁莪猜到可能会有交锋,也乐意不跟着去。

 

果然,两位指挥都很看好这种藤盔,但等田队提出请当地篾匠生产一批装备队伍时,他们就作难了,说要先开会研究再逐级上报。

 

逄营这边的动作却很快。

 

菁莪按照他说的,回去就把信写了,不光写了文字,还配上了插图。

 

只不过,在说到棉槐适合护坡时,写的是,在和逄营长一起寻找合适编藤盔的材料时,共同发现了这种植物的这些特点。

 

在说到如何通过帽子颜色将人区分时,写的是田队长想出的主意。

 

分享功劳是为了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