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就要那个小院儿(第3页)
他们还觉得那灰突突的,跟棺材盒子似的水泥建筑更美呢。
还优秀古建资源就地保护?理想不错,可类似那个,甚至比那个更大更好的,你见过几个得到了妥善保护的?幼稚。”
“虞菁莪——”秦立桓咬牙扶眼镜,想笑又想揍人,说韩蜀:“让开,你别护着她。”
“不让。”韩蜀把手臂伸开,“不护着她,你要揍的人就是我了。”
秦立桓:“……”这话说得好像有道理。
“啊,哈哈……”菁莪拽住韩蜀的后襟大声笑。
韩蜀转移话题:“干爸干妈都到家了,等着咱们干活呢。”
-
秦父秦母的住处,被安排在了中学旁边,三间不大的住房,外加半间土坯灶房。
住房的顶棚糊的不是纸,而是芦苇棵子—— 先用绳子拉出菱形网格,再把芦苇席棚在上头,白亮亮的,进来就能闻到一股自然的清香。
床铺立柜甚至方桌,一半是竹制的,一半是原木白茬的,简单、粗朴,但又不失可爱。
环境也还不错,门前一片空地,屋后一片竹林。
穿过竹林,就是挂了研究所和实验中心牌子的养鸡场,他们工作起来也挺方便。
屋子新近被粉刷过,门上吊着竹帘,窗上挂着布帘,昨天拉来的行李都被整齐堆放在一个竹制凉床上。
几个笼子搁在屋檐下,里面站着几只远道而来的良种鸡鸭,正伸脖子啄食地上的草。看起来活力还不错。
几人按照秦父秦母的意思,把家具重新摆放、擦洗;再把东西一样样捡出来放好,把被褥铺上;随后把灶房收拾出来,点一把火燎锅底。
期间,场部派人给他们送来了这个月的配给,除了规定的米面粮油柴炭肉蛋糖等生活物资外,还有两条鱼、半盆虾子、一筐蔬菜和一篓竹笋。
这时节,这样的配给不可谓不丰,真是看出了岛上生态自成体系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