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代乳粉

放到计算机上一拉就能出来的东西,现在得一条一条检查,一条一条计算,错一点点都不行。

菁莪曾看到一则纪录片说,建造某项工程,光计算资料就堆了满满两大仓库,每一个数字都是工程师和技术员们,不分昼夜,用算盘珠子扒拉出来的。

她现在也在干着类似的活,天天点灯熬油薅头发,粗略估计到不了四十就得戴假发。

你说有几张图纸就可以造一台机械?快别开国际玩笑了。

就拿颜仲舜研究组的齿轮研究来说,

他们首先要先弄明白啮合理论,绘制啮合图,选取参考点,根据共轭曲面的啮合关系,计算出所选参考点的法向矢量和曲率等各个参数。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理论创造过程,只这些,就够他们折腾一阵的,还是菁莪知道啮合方程微分表达式的情况下。

否则,没有一年两年,别想见成果。

搞通这些,下一步才能说去搞通加工原理,建立齿面方程、齿廓方程、坐标系,完成坐标变换,联立方程组……

单坐标系,就包括,机床固定坐标系、机床摇台坐标系、大小齿轮轮坯底座和运动坐标系、机床导轨坐标系、刀盘坐标系,等等等等。

每一个都要反复计算、反复验证。

而且没有计算机,要靠纯手工。

其中涉及到的轮位、偏心角、摇台角、齿形角等参数,每一个也都要计算修正十遍以上。

将以上两部分全都搞通后,他们要选取不同的参考点,把上述所有工作重复做五十到一百遍,不断改进齿轮规格,不断调整程序算法,以拿到不同的参数,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表达式。

然而,完成了这些,才仅仅是完成了理论部分的计算问题。

剩下还有材料、能源、热处理、润滑、控制、自动化、测量等很多方面的问题要解决。

这些全部完成,他们就可以编出三本书了,一本啮合理论,一本机床设计手册,一本齿轮加工标准。

每一本都够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上一年的。这工程量,您想想吧。

到那时才可以走出研究所,走向机床厂,开启制造程序。

这说的还仅是一种齿轮。

而他们齿轮组,目前正研究的,不仅是制造这些齿轮的机床,还有螺旋锥齿轮变速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