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寄宿(第3页)
“那不行!”老太太当即反对。
秦母拍着她的手笑,“您歇歇嘛。”
老太太把头一扭,“我又不累!”
“咱们轮流?”秦母退一步。
“不还有立桓吗?你给你儿子带,我给我儿子带——”
菁莪换好衣服开门出来,“带什么?要给他俩寄包裹?能寄吗?妈,妈,好不好看?”
老太太适时收声,过来扯扯衣襟和衣袖,“好看,好看,你衬衣裳,衣裳也衬你。”
“妈真会夸人。”
“你妈夸得对,闺女长得好、气质好,你大嫂请人做的衣服也好,相得益彰,锦上添花。”
得,两人又成一伙儿的了。
-
韩晋在场部边上租了一间房,安排韩钧、韩钰和颜津住下,在墙上给他们贴上了日常守则和作息安排表。
三人从此开始了寄宿生活,一个四年级,一个二年级,一个一年级。
早饭午饭吃场部食堂,晚饭或自己做或到秦父秦母那里蹭。
衣服自己洗,内务自己整理,一周或两周回家一趟。
肖场长等人都想不明白,明明城里有大房子好学校好生活,非把屁大点的孩子弄到岛上受这洋罪干啥?
韩晋没说城里学校学习时间没活动时间长的事,只笑笑说:“记得你十二岁就进队伍当上‘小鬼’了,我和我父亲想让他们向你学习,咱们军人的后代,就是要从小打磨。”
然而,实际上,他们并不缺少关爱:
颜仲舜每月有一半时间待在岛上,在岛上时就和他们住一起。
大嫂和韩湘隔几天也会来看他们一次,教教他们做饭,帮他们把床单之类的大件清洗清洗。
与之相对应的,寄宿让他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孵化中心里的一众人;每周都能跟着农垦连、机耕连、菜园队、蚕桑队、鸡场鸭场等劳动一两天。
别小瞧潜移默化,表面看什么都没教,更没有特意去教,但实际上什么都教了,比如文化知识、比如三观认知、比如生活技能、比如劳动务实。
他们学到了在原来学校怎么也学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