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失踪之谜(第2页)

 47名令使,纵使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未必驭鬼,可这依旧是一股可怕的实力。

 一般郡城是吃不下这股力量的。

 如果隶州这些派出的人攻打丁大同所在的昌平郡,足以将昌平郡整个镇魔司连带他丁大同等人在内连锅端起。

 可这些人尽数失踪了,这就是武清郡最大的问题。

 “难怪封都说武清郡有鬼。”

 丁大同喃喃道。

 “古怪的不只是这些。”

 赵福生摇了摇头,接着又道:

 “隶州的主事者记录说,这些失踪的人魂命册并没有消失。”

 “什么?!”

 丁大同闻听这话,不由吃了一惊。

 “怎么会这样?”

 入镇魔司上魂命册是传承的法则。

 这一法则除了是约束驭鬼者与令使们之外,同时还能通过魂命册观察他们的生死。

 如果说武清郡真的发生了鬼祸,隶州大将派出47名令使前往查看,最终这些人尽数消失,在众人的认知里,便意味着这47人已经死去。

 可赵福生又说,当年的卷宗档案内竟然记录着这些人未死。

 这就十分离奇了。

 “难怪余灵珠大人说,武清郡无鬼。”丁大同抓了抓后脑勺,露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情:

 “这样的情况倒是闻所未闻。”

 赵福生道:

 “人没有死,但是关于人名的卷宗档案内,则只记录了他们的生年,没有记死期。”

 说话的同时,她拿起关于同年人物名的卷宗档案晃了晃。

 “陈娘子,请你帮我寻找大汉朝207年之后,十年的人物卷宗档案,并将其一一拆开,寻找这些卷宗上的名字。”

 赵福生发出指令,陈多子连忙应了一声。

 趁着陈多子轻手轻脚翻找资料时,赵福生目光重新落回到隶州这一年案情的记录上,那隶州的将领只留下一句话:

 ‘我打算上报帝京,并且亲自领人去武清郡看看。’

 之后这一张卷宗记录完结。

 赵福生将卷宗递给刘义真、孟婆等人看,自己则目光移向一旁,看到摆在桌上关于‘大汉朝208年’的卷宗记录。

 她预感到这一年也发生了大事。

 赵福生将蜡封的竹筒拆开,将大汉208年的卷宗取了出来。

 上面的字迹没有变——想必应该是镇魔司同一记录人所书写。

 第一行字写着:

 大汉朝208年春1月初7,银将程梦茵率隶州驭鬼者11人,令使36名前往武清郡。

 这一行记录,带着阴霾与不详之意。

 赵福生想起封都提及武清郡时慎重的神色,猜到大将程梦茵一行恐怕有去无回。

 她心念疾转间,接着往下看。

 果不其然,下头记着:

 ‘银将程梦茵一行初7出发,从隶州轻装简行,预计路途一天半。’

 ‘行前程梦茵曾与镇守令使相约,他此去迟则十天,快则五日,若查出诡异,定会捎书信回隶州,若无信返回,便是出了事。’

 ‘1月20日,程梦茵一队并未返回,也没有书信回隶州。’

 赵福生看到这里,不由毛骨悚然。

 她转头往陈多子看去,不需要她开口,陈多子明了她心意,立即取出大汉朝208年镇魔司人员名录递给她。

 上面果然记录着:程梦茵,大汉朝175年生人,祖籍青州北齐郡人。

 赵福生一目十行,快速将程梦茵驭使的鬼物品阶、生平所办案子经历大概看了一遍,接着将目光落到重点之上——大汉朝208年1月初7,程梦茵率队入武清郡,最终一队48人没有回归。

 其家人、子嗣由镇魔司抚恤。

 这桩记录验证了赵福生猜测。

 同时陈多子见她看完了,又跟着说道:

 “大人,此后至大汉朝221年,程梦茵及相关记录在册的令使没有再出现。”

 从程梦茵入武清郡后十年的时光,他没有再从武清郡出来,这就意味着他确实出了事。

 赵福生定了定神,说道:

 “再将时间往后查,只要是隶州人员相关的,尤其是武清郡相关,全部详查名录,查至去年底。”

 她吩咐道:

 “陈娘子一人动作慢,义真你也搭把手,孟婆替我将之后武清郡的案卷档案都拆开,看看后面的记录。”

 众人齐声应是。

 趁着众人忙碌的功夫,赵福生接着往下看。

 她从隶州人员名录的记载已经知道了程梦茵等人有去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