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119(第2页)
金福:“……”
“看好不看好的,小意都嫁了……”
金福翻着手里的书,一边看,一边听着牡丹絮叨。
“我就想着,既然嫁了,咱就得叫小意把日子往好的过。”
金福:“……”他翻了一页书,‘嗯’了一声,“听你的。”
“咱也不图他念着好!小意一心想学中医,家里要是不帮她想着点,她就得分心!我有没啥事干,就这点抬手就干了的活……别耽搁她上进。”
金福又翻了一页书,还是点头:“行!都听你的。”
牡丹:“……”她抬头看,这是看进去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她嘟囔了一声:“听我的!听我的!你倒是听呀!”
“听了……你多干,小意就不耽搁学习了!”咋没听了?“你疼她,她知道。”
那是!牡丹就笑,小姑子总是偷着给自己贴补,线衣啥的都是偷着给的,没叫她其他嫂子见着。老三家的、老四家的,进门的时候日子都好过了。当年日子最难过的时候,就自己跟润叶是进了门的。
小意是记得当年的难,处处都记着她大嫂的好。
“大嫂……当年说,她愿意跟大哥养着我们几个。”小意也跟顾艇说家里的事,为啥有一点薄厚的差别呢,都是一件事一件事累积起来的,“……我上学的时候,怕我冷,又想着姑娘不能受寒,我的棉鞋是最厚的。到了省城,月月去给我拆洗……”
所以,我对大嫂跟对大姐一样,没啥区别。甚至于,对大嫂可能做的更周到些。把大嫂排在大姐的前面,有啥好东西,先紧着大嫂。
没血缘关系,对吧?人家掏心掏肺的。
顾艇认真的听着,把每个人的情况和脾性都一点点的记住。
落雪的时候,顾艇已经能熟悉金家得生活了。
这家人真的很勤快,不管是长辈还是小辈,那么冷的天,也甚少赖床,都早早的就起来了。
起来两个孩子扫院。
今儿下了雪,长缨抱怨:“下也下不大,落也落不住,地上滑溜溜的,真烦!”
开颜搓着脸:“别扫了,等落住了,再扫雪。”然后用咯肢窝夹着扫帚送去后院了。
金喜过来给烧炕,早起得烧暖和。不大功夫,小蝉带着俩孩子过来了。孩子往西屋炕上一塞,就喊了:“妈,早上吃什么,我取菜去。”
这家里就开始忙碌开了。
小意把屋子都收拾好,给顾艇收拾好之后,才推着顾艇出去。顾艇就看见老丈人忙着收簸箩里的药材,他要去帮忙,小意忙说:“别添乱,妈那个是按照年份分的,除了爸没人知道她那玩意咋收。”
一个簸箩里晾着呢,上次差点给弄错了,那蒲公英的老根自家妈可宝贝了,不叫弄错。
进了屋子,开颜端着个小盆,里面是抹布,把屋子里已经擦的很干净了。长缨拿着簸箕把扫出来的灰尘揽起来扔出去。一会子饭就好了,很简单素净的饭菜,泡菜、咸菜、粥、饼子,人人都能吃到八成饱。
金喜问说:“妈,您叫腾出原来的牛羊圈,是有啥草料要运来吗?”
桐桐拿着饼子的手一顿:“不是!那是住人的。”
啥?
“牛棚呀!”桐桐看金喜,“劳动改造嘛,不叫住牛棚里……那该住哪?”
金喜:“……”那地方是农场最初住的地方,爸妈也在里面住过一年多。后来搬到院子里了,那地方就当了牲口圈。后来牲口多了,盖了更高大的牲口棚,那地方也没有废弃,因着在半地下,可以储存草料,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用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