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飞鸿踏雪泥(六十五)
丹田开裂,就像是积攒许久的便秘,一股脑儿冲了出来。
李桃歌只好用意念去压,用体魄去吸纳,传来的痛楚,竟和闯玲珑阵时有的一拼。
忍不住出声低吼,五官逐渐狰狞。
鼓捣出来的动静,很快引来几道身影。
正中一人,乃是玉皇殿大掌教左太星,生的魁梧壮硕,络腮胡根根倒立,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在师兄弟五人中脾气最暴,骂人最凶,若不是披了身道袍,以为是宰羊杀牛的屠户。
左太星草莽出身,祖上数八代都是吃绿林这碗饭,专干杀富济贫的勾当,年幼时抢了几本道门典籍,闲来无事时细细品读,竟在里面悟出些许精义,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丢了刀,踹了香炉,吃了散伙饭,撕了祖师画像,毅然决然皈依道门。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左太星当了太字辈大师兄,仍旧是江湖习气,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脾气像是干草一点就着,称呼师弟时,也是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这么喊,门中弟子若是受了欺负,拎起刀,召集同门,骂骂咧咧要找回场子,所以虽然脾气暴烈,动辄打骂,可大家都对他恨不起来,谁让大掌教护犊子。
伏牛魁首左太星。
蹲在老龟旁边抚摸龟背的,是道德殿三掌教任太阑,未入山门前,是名落第秀才,老实呆板,沉默寡言,常常双手笼袖在八百里伏牛山发呆,有时在草垛,有时在悬崖,有时飘在河面,一愣就是几天。
任太阑熟读道门十三经和佛门奥义,自己又是儒生,于是对三教都颇为精通,曾经语不惊人死不休,放言三教入门时初觉十万八千里,修到中途会有叠合之处,到了最后,居然能殊途同归,听到这种狂言,即便是最护犊子的左太星,也忍不住把他摁在老君像面前罚跪,硬生生骂了半个月。
不过任太阑无所谓,本来就是天马行空的性子,你骂你的,我说我的,四处游历广散道义,从不因对方身份卑贱而嫌弃,也不因对方是达官显贵就钻营攀附,一切随心而行,兴起时,拉住施肥的大娘,能从清晨聊到日暮。
出尘秀才任太阑。
站在竹剑随风飘舞的,是宝台殿五掌教花太安,太字辈中入门最晚的一人,几名师兄都喜欢喊他小师弟,眉目疏朗,气度飘逸,当年是名翩翩公子,在本州艳名不弱于李白垚,别看长相宛如真君降世,其实杀气最盛。年轻时惜败给剑仙吴悠,随即闭关苦修,五年后,再走出洞府时,已是老君山剑法第一,然后行走江湖,摘掉几十枚头颅,大奸大恶者杀,小淫小掠者也杀。
他有句名言颇为耐人寻味:行小恶者心无善念,乘大势后必为人祸。
于是无论大事小情,只要起了歹心,必杀无疑,否则后患无穷。
只杀不渡花太安。
再加上灵官殿二掌教静水流深裴太莲,天炉殿四掌教火仙丹痴狄太蛟。
五名大真人齐聚老龙窝。
李桃歌仍出血不止,棉袍已成了红色,真气将肌肤冲的鼓起大包,眼看就要挣脱束缚。
左太星摸着根根立起的络腮胡,沉声道:“老三,别在那伺候老祖了,你读的典籍最多,瞅瞅这小子是咋回事,该出手就出手,莫让他死在老君山。娘的!这晦气要是染上,李家找上门来,祖师爷都要跟着遭殃。”
绿林出身的大掌教,即便入山两甲子,也改不了满口草莽习气。
任太阑看了眼李桃歌,低下头,从袖口掏出一张绸巾,轻轻擦拭龟背,“约莫是炸丹了,真气本该冲破体魄,可他肉体太过强横,硬是挡住了真气外泄。”
左太星问道:“有救没?”
任太阑轻飘飘说道:“丹都炸了,即便帮他把真气安抚下来,也成了废人一个,但未必有性命之忧。”
左太星皱眉道:“老二,你看呢?”
裴太莲满脸肃容道:“他本是无极境修为,短短一炷香,气机已然攀升至逍遥境,诡异的很。我若是能看透,早就帮他卸掉真气,从炸丹到现在,流血不少,生机仍旧充盈,不如等等再说。”
左太星回头望向立在竹上的小师弟,才一张开嘴,又把话吞了回去。
这煞星只杀不渡,何时救过人。
花太安挑眉道:“大师兄何事?怎么话到嘴边又不开口了?”
“歇着吧,我怕你给他放血。”
左太星负手而立,凝声道:“清风,去请师叔祖。”
徐清风哦了一声,举起手中麻绳,问道:“那托天老祖呢?”
左太星如同胸口中了一箭,阴沉道:“你不牵绳,是怕老祖钻入潭水里,自己把自己淹死?!我们五个老东西,不如你一个傻缺聪明?!”
徐清风又是哦了一声,扭过头,见到一张鹤发童颜的脸庞,由于太近,没看仔细,又朝后走了几步,惊讶道:“咦!太上师叔祖来啦!”
没等五名师兄弟行礼,白玉蟾挥动衣袖,厌嫌道:“就怕你们这些废柴添乱,害得我亲自跑一趟,此乃他的机缘,别瞎猜了。”
敢称呼五名掌教为废柴的,当世仅有老仙师一人。
机缘?
左太星疑惑道:“难道这是他独门破境秘诀?不对啊,我们都是从逍遥境过来的,丹田已毁,再无修炼可能。”
“又愚蠢又迂腐的东西!”
白玉蟾狠狠瞪了伏牛魁首一眼,冷声道:“他毁的是丹壁气海,又不是丹田炸了,一个个睁眼瞎,白吃这么多年粮食!”
裴太莲惊愕道:“您的意思是……他的真气化为真元,冲破丹壁气海,从无极境一跃来到合道境?”
几名掌教面面相觑,就连不太在乎俗世的任太阑都堆满震惊神色。
天下间,俊杰如过江之鲫,哪年没几位号称不出世的天才,越境修行的也不罕见,但大多都是观台到灵枢,璇丹到无极,像从无极境跳到逍遥境直奔上四境的妖孽,闻所未闻。
要知道逍遥境是天才和绝世天才的鸿沟,九成九的修行者没法越过,不止要将真气化为真元,还要悟自己的道,再顺天道而为。
其中艰辛,五人深有感触。
为何他能一步登仙?
白玉蟾轻捻雪白长须,缓缓说道:“你们的眼界才有多宽,闻所未闻的太多了,别提上古,就是大周那名皇叔,不也是一日悟道成神人。这小子来历不凡,服用过仙品丹药,且不止一枚,又把太蛟的金丹当枣吃,两年没修行,真气积累如海渊,早已在丹田里蠢蠢欲动。如今实在撑不下了,真气自己冲了出来,但他尚未领悟到真气化真元的诀窍,只是暂且驯服了而已,并未转化为真元,其实气机仍停留在逍遥境,神似当年叶不器,当他把真气全部化为真元之后,才能真正抵达合道境。”
左太星惊愕道:“他尚未悟道……”
“你个没见识的山贼!”
白玉蟾瞪眼训斥道:“谁说没悟道就不能晋级上四境?没听过生而悟道和幼年悟道吗?!道是道,境界是境界,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为何非要扯到一起!蠢材,蠢货,蠢蛋!”
换作别人敢大放厥词,左太星一个大耳光就抽了过去。
生而悟道,当自己是老君转世呢?!
可师叔祖的话,又不敢反驳。
一声清脆鸟鸣。
焕发勃勃生机。
李桃歌嘴角含笑,面容安详。
头顶祥云,长虹萦绕。
阳光普照,如临金顶。
徐清风环视一周,依次看向白玉蟾和五大掌教,目光最后落在李桃歌身上,忽然咧嘴一笑,拍手叹道:“老龙窝里满神仙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