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章 江城市的困境

有人欢喜有人愁,临江市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而江城市作为省会城市,增速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排在义阳市之后,成为了第三。

义阳市虽然受光伏产业波动影响,但毕竟当时因为张礼强的坚持,拖延了一段时间,投入并不是太多,所以只是受一部分影响,再加上江一鸣之前打下的基础,旅游业和新平市的无纺布产业以及农业等持续发力,整体经济保持了稳健增长。

而江城市不仅在光伏产业上投入巨额资金,是所有市州中布局最为激进的市州之一,而且其他产业转型步伐缓慢,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导致经济增长动能乏力。加之城市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老工业区改造滞后,进一步拖累整体表现。

因此,省委对江城市委领导班子进行了严肃约谈,要求深刻反思发展思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由于雷亮刚兼任江城市委书记,再加上他又是省委副书记,所以约谈名单中并没有他。

省委杜家乐书记亲自约谈的江城市长陈陆。

“陈陆同志,江城市当前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作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杜家乐语气严肃道:“光伏产业盲目跟风,其他产业又没能及时补位,导致如今被动局面。省委寄予厚望,但现实令人失望。必须立即调整发展策略,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能再搞“摊大饼”式投资。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留给江城市的时间不多了。江城市的定位是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高地,如今其他省会城市都在快速发展,江城市如果不能拿出有效的举措扭转颓势,不仅会失去战略机遇期,更将影响全省发展大局。”

“书记,您批评的对,我完全接受,我作为市长,在决策上存在失误,对产业布局的风险预估不足,未能及时优化经济结构,确实难辞其咎。”

陈陆随后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就直说,今天虽然是约谈你,但也想听听你的想法。”

杜家乐说道:“有什么困难要大胆的说出来,只有真正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发展。省委不会因为一次挫折就否定干部,但也不会容忍敷衍塞责、无所作为。”

陈陆深吸一口气,语气沉重却坚定:“书记,实话跟您说,我这个市长当得不称职,一方面是我个人能力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另外一个原因是,江城作为省会城市,书记是省委常委,在各种重大事项上,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市长办公会的很多议题往往在书记专题会上就已定调。我虽有不同意见,但最终也只能服从大局。”

“哪怕前段时间,玄章省长高升,江城市委书记暂时空缺,由我主持江城市大局,但所有的重大事项仍需报请省里审批,实际决策空间依然有限。特别是重大项目布局和人事安排上,省里往往已有倾向性意见,地方政府执行多于谋划。这种情况下,哪怕我当时对光伏项目持反对意见,也无法改变既定决策方向。玄章省长是江城市的老书记,如今又是省长,他定下的产业方向,即便存在隐患,我们江城市也不得不全力以赴去落实。这种自上而下的决策惯性,使得地方在应对经济变局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自主权。我并非推卸责任,而是将实际情况向您如实汇报。”

“省委无论是约谈我,还是对我进一步的问责,我都完全接受。”

“雷亮同志现在兼任江城市委书记,他到任后,你认为是否扭转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