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枸杞(第2页)

 他们一眼看过去,只能根据颜色来分类。

 这个基地有红果枸杞、黄果枸杞,黑果枸杞等,星星点点地点缀在枝头,看起来长得非常不错。

 工作人员说这些枸杞可以吃,都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味道还不错。

 大家便纷纷上手去摘,来到了枸杞林,怎么也要尝尝这些枸杞果子。

 新鲜的枸杞果子比较娇嫩,外皮非常光滑且有光泽,江荇摘了几棵红色的枸杞果子,分了杭行一一半,自己略擦了一下表面,塞进嘴里品尝起来。

 果子的味道是那种淡淡的,很舒服的甜,枸杞味很浓,吃起来颇为生津。

 江荇没想到新鲜的枸杞那么好吃,他伸手还要再摘,杭行一递给他一把黄色的果子。

 黄色的枸杞也好吃,味道更甜一点。

 江荇吃完黄色的枸杞,杭行一又给他塞了一把黑色的枸杞。

 杭行一似乎对枸杞完全没兴趣,一路只沉浸在投喂江荇的快乐之中。

 江荇吃得都快打嗝了,剩下的吃不完,转身塞他嘴边:“你也吃。”

 骄虫无声念叨他们虐狗。

 王不识站在旁边却一脸感动,陪着他那浓眉大眼,雷得江荇抖了一下。

 大家纷纷夸这枸杞好吃。

 有人道:“没想到枸杞叶那么苦,果子倒甜。”

 工作人员说道:“一般吃叶的枸杞不是我们这个品种,吃叶的枸杞一般是中华枸杞。”

 “还有这个讲究?”

 工作人员笑着点头:“不过我们这个枸杞叶也不是不能吃,大家要想吃的话,等会儿回去的时候,我们摘点煮汤。”

 他们来得不算早,基地里有枸杞的工人正在劳作。

 江荇看他们忙了那么久,才摘了大半筐枸杞,问道:“现在的主要采摘模式是机器采摘还是人工采摘?”

 工作人员回答:“人工采摘多一些。机器采摘的过程比较粗暴,会对枸杞的根系、枝条和果实造成比较大的伤害,这些枸杞的价值又比较高,所以我们一般采取人工采摘的模式。”

 江荇点头表示明白。

 说到这个话题,大家都很有话可说。

 有参观者说道:“国外采取机器采摘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比较贵,没办法。不过那样对果树的伤害太大了,原本寿命三十年的果树,因为机器的粗暴,可能十五年就死了。”

 另一个参观者接话:“其实外国采取机器采摘的也少了,越贵的作物越需要人工呵护,比如葡萄。很多葡萄园每年要耕地,至今不愿意上机器,而采取挽马犁地的方式。”

 大家聊着聊着,讨论起耕作模式。

 各种耕地模式各有优缺点,不过经济价值越高的作物越需要人工精耕细作,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这也是华夏的优势,相对来说,华夏的人工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话题一延伸出去,可聊的内容就多了。

 大家一边走一边聊,气氛好得不行。

 又走了一会儿,江荇发现眼前的枸杞也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好种。

 他已经在枝头发现了好几种害虫。

 枸杞叶也有好些黄色的斑点,叶片还有残缺,那是遭了虫害的表现。

 江荇忍不住问工作人员:“我们这个枸杞基地的虫害有点多,是因为正在果期,没办法打药吗?”

 工作人员:“果期确实不好打药,不过我们基地主打绿色有机食品,一般不打药,就让它们自然生长。至于虫害,我们一般采用生物治理手段。”

 工作人员介绍枸杞的虫害。

 这边的枸杞主要面临地老虎、枸杞木虱和枸杞负泥虫三种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