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自欺欺人(第2页)
朝廷有这个缺,别人不愿也不敢来,段复兴则是争着抢着要到陕西来,凭他这个山东阳谷人的籍贯,在履历上陕西参议的官职非他莫属。
躺在榻上的练国事本来强撑着身子起了一半儿,听见这话眼儿一番,又躺下了。
他的政令别说出延安府城门了,甚至都出不了知府衙门的大门儿,出了大堂,那一帮胥吏就不认了。
他和陈奇瑜都很清楚邓玘及其部川军连年作战的压力,大战在前又不可能把军队撤下去,所以本意也是担心川兵压力太大,想给他们放个假。
规矩是人为编制出的梦境,所有人都可以做梦,但美梦成真的注定只有少数。
练国事就真不管延安府了,刘承宗在青海、甘肃玩得那么热闹,他也真顾不上延安府。
但是在明廷的战报中,是龙在田把元帅军三个营打得抱头鼠窜,取得一场辉煌大胜,给与刘承宗倡乱以来首次重大打击。
俩知府,谁都没余力给军队供粮,仓储全是空的,庆阳好歹还能收上点钱粮,勉强能给陈奇瑜提供仨瓜俩枣;延安府更是人均貔貅,有灾的时候是遭灾了不纳粮、没灾的时候就是纳粮了被抢了,反正朝廷别想见到一粒粮。
因为规矩本身就是所有人博弈出最后都能接受的规则,朝廷也好、宋江也罢,都是博弈的过程。
陈奇瑜见他第一时间,就抬手制止了行礼的举动,随后指向书案:“免了,看看吧,三边总督的战报。”
到现在,延安府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陕西布政司根本不知道,练国事也派人去过府城,沿途所见所闻比起其他没有官员的州县要正常得多,偏偏就是收不上税。
因为陇州以西的六盘山路太过曲折狭窄,不适宜大军穿越,反倒是北边的平凉、南边的秦州,都有可能被元帅府重点突破,唯独陇州,那几乎是刘承宗绝对不会选择的进攻方向。
宁夏诸卫的事儿,身在西安的段复兴是鞭长莫及,延安与庆阳二府又残破得不像样子,根本没有余力搞什么兵粮、仓储。
段复兴依言称是,拿起战报看过去,才发现都是宁夏边军南下的战果,喜道:“军门,靖虏、中卫、冯家堡、固原卫、三营、消河堡、会宁县,这是连战连捷啊!”
后来他升任庆阳知府,就又干回了老本行,在庆阳府的环马岭、风川等地安置流民降贼,发给牛种、教百姓耕作织造,硬是在这年月的陕北生造出一片没有兵祸的桃源。
当地民风剽悍,盛产守规矩的优秀男性,只要有规矩,规矩需要什么样的男人,他们就能且擅长变成什么样的男人。
但鼓舞也就到这儿了,然后邓玘就被城墙摔死了。
这段时间压力最大的人就是段复兴,因为他是个作战经验较为丰富、工作经验极其匮乏的官员。
谁死了,都没邓玘死了对练国事打击大,因为邓玘之所以驻守在陇州以西,就是他和陈奇瑜特意安排的——他俩觉得刘承宗不会从陇州突破。
甲戌科二甲第四十三名。
“西安重镇,刘贼来攻关中,必先取西安,西安城坚池深,易守难攻,但仅有孤城陷落也不过时间问题;你是河西道,值此危难之时,需有人单引一军进驻乾州,进可为西安府外援,退可分散敌军兵力,却是九死一生,段参议可敢”
派去的人手也见到了知府张允恭,张知府表示他觉得延安府一切正常,皇上或者朝廷要是觉得不正常,那他能给出两个解决办法:派锦衣卫把他拿到诏狱去;或者让人把延安府搬到诏狱去。
万万没想到川军营的将官军兵都已经被张崩了——邓玘暴毙,防线崩溃。
段复兴一听这话就乐了:“军门不必激将,段某一介书生,蒙受天恩授五品参议,娶得一妻三妾,春风得意享尽富贵,今日正是用命之际,若守城不济一死而已,人世虽短,却也无憾。”
只不过这些人的去处有高有低,主要看胆量,三甲同进士出身到南方当个七品知县不奇怪,一甲进士及第在北京做个七品编修也很正常,段复兴就比较厉害了,第一任官职就是正五品的陕西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