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贼夺鹿侯

第七百六十四章 万物竞发

很奇怪。

 刘承宗翻遍公文。

 从遥远的托木河右岸泰萌卫,到雪山之上的乌斯藏都督府;从大漠边缘的榆林城,到秦岭以南的汉中府。

 陕甘青宁四省九道,竟然就找不到一个和平的地方。

 各地将校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要么便是在自己的驻地剿匪,甚至还有甘肃边外的赤斤卫那种正在平叛的部队。

 刘狮子一看这新奇的说法,不禁觉得康良辅挺会说笑话,都用上平叛这样的词了。

 赤斤卫,刘承宗亲自重建的,他很清楚那是个什么地方。

 方圆七百里大漠。

 聚集了足足五百牧民马匪、沙漠强盗、大明逃兵、蒙古溃兵等精锐兵种,还加强了三百元帅军天兵,构成了赤斤卫。

 那鬼地方就算在见多识广的元帅府,都算烂地里的烂地,不能活人,出产也不过火油、硝土和黄金。

 赤斤卫八百多号人唯一的生存希望,就是进嘉峪关买粮食。

 这就还叛乱?

 结果刘狮子一看,还真是叛乱。

 只不过叛乱的不是赤斤卫,而是叶尔羌的哈密总督,巴拜汗。

 而赤斤卫,赤斤卫也很荒唐,它居然以敦煌为中心,有了繁荣的架势。

 真他妈邪门儿!

 而这场叛乱与平叛的邪门情况,自然来自刘承宗的随意之举。

 有元帅府和卫拉特的商路在,每年数以十万计的生灵在这条商路上往来迁徙,刘承宗知道赤斤卫早晚会繁荣起来。

 只不过这也有点太早了。

 因为楚琥尔来过。

 楚琥尔在赤斤卫短住的时候,挖了好几口台吉井……这听起来是挺简单也挺小的一件事,却是刘承宗和巴图尔珲台吉都没做到的大事。

 因为在赤斤卫方圆七百里大漠上掘井,并非明智之举。

 这就好比一个人出门旅游,夜晚偶然露宿野地,不会就地盖一座房子。

 刘狮子认为敦煌会再度繁荣,也是觉得将来露宿野地的人多了,就自然会有人盖房子。

 但他不会盖,自然就不会修井,因为修了也没人用,那井还得被沙子埋住。

 只是浪费士兵体力的无用功。

 偏偏楚琥尔不是这样的人,他管你体力不体力的,喝不到水他就要有井,井还没修好他就入关找刘承宗挨揍去了。

 留下一百多部下,在关外住了一冬天,等他出关就没往敦煌走,直接在瓜州喊人就回天山了。

 那几眼台吉井,一口都没喝。

 但无所谓,至少下令让人掘井的时候,楚琥尔是痛快的。

 楚琥尔下令掘的那几口井,他没喝上,但有人喝上了。

 这个人就是刘狮子老长官,领兵前往叶尔羌的贺人龙。

 刘承宗是知恩图报的人,当年离开鱼河堡,贺人龙对他甲械不问、箭壶灌满,也算仗义。

 因此他给贺人龙一个总兵官,并为其麾下三千名前官军灌满箭壶,另外两千名民军补充了火器,派遣其向土鲁番进军。

 刘承宗一贯的伪善依然在发挥作用,尽管他将部队派往叶尔羌,但并没有明白地告诉贺人龙,命令其向叶尔羌宣战……基本上就属于你过去爱干啥干啥这么个状态。

 实际上,在贺人龙的军队中,还有一小撮刘承宗所不知道的狠人,比如李自成失踪的好朋友高杰。

 贺人龙当然知道自己是去干啥的,砍地盘嘛。

 他过去就把土鲁番抢了。

 最离谱的是跟贺人龙交战的将军,并不是统治土鲁番的阿济汗,而是刘承宗的甘肃手下败将,逃亡西域的明军将领柴时华。

 柴时华看见这帮人的时候都疯了。

 他从庄浪河逃到甘肃,刘承宗的部队一直追着他,在甘肃沦陷之后,柴时华一路逃亡到嘉峪关外的哈密,结果发现关外配合他走私的巴拜汗都被折腾的没人样儿了,搜遍全城,竟找不到一件铁甲。

 柴时华最后跑到了土鲁番,被土鲁番总督阿济汗收留,册封为异密贵族,屯于柳中。

 那快活日子还没过上两天,贺人龙的先遣部队三百骑兵就穿过五百里戈壁,掩着烟尘扑向柳中。

 不是贺人龙不想以五千兵力向叶尔羌发动灭国之战,实在是没那个能力。

 哈密但凡有养兵的能力,巴拜汗也不能由着巴图尔珲台吉、刘承祖、楚琥尔、贺人龙这么一堆人进进出出。

 反过来柳中也没有。

 柳中就是古代的车师前国,是好地方,绿洲,啥都多,铁、铜、铅、煤、硝、火油还有各种石头,啥都多,一凿子下去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