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贼夺鹿侯

第755章 领赏(第2页)

 

再求,那些贪污腐败的官老爷有了好名声,可不贪污的官老爷们净喝西北风,恐怕得弄死他。

 

总之,高起潜今年很开心。

 

虽然别人不免在心里骂他,但无所谓,骂就骂呗,反正他也听不着。

 

托京中官老爷的福,部队有了战马,支援能力大幅提升,又狠狠地收了一波军心,现在辽东所有将校见了他都发自内心地行军礼。

 

托边外刘老爷的福,不费吹灰之力收复城堡十二座,将战线推进至辽河以东,功勋也来了。

 

关键是祖大寿。

 

祖大寿什么人?那是经历过高淮的老资格,好家伙,看见高起潜这么个有几分人样儿的宦官,那是高高捧着,生怕朝廷再给换个没人样的过来。

 

功绩别说抢了,都送你,捷报上不写祖某都可以。

 

人呐!

 

福气来了是挡都挡不住。

 

高起潜在辽东的神仙日子过得比长着鸟还爽。

 

爽死了!

 

捷报送出去没两天,京中的皇帝诏书就来了。

 

发下赏功牌五百,并命其调兵入关平虏。

 

永乐年间,将战功细化为奇功、首功、次功三等,其实就是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

 

到英宗时期,开始铸造奇功、头功、齐力三等功勋的赏功牌。

 

其实就是荣誉勋章。

 

只不过不是章,而是金银铜铁铸造的腰牌。

 

高起潜拿这腰牌都多余,他们这仗打得尤其容易,立功的士兵根本就没五百,想尽办法才发了三百来块赏功牌,随即点选关宁军六个营,提马军七千入关。

 

他得让京中的官老爷看看,俸禄可都花到实处了,咱关宁健儿都骑上了!

 

高起潜入关这日,关内已是烽火遍地。

 

阿济格自冷口出边未能成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兵粮,回首南战,分兵攻打涞水、保安、固安、霸州,渴望获取补给。

 

不过那几座城,皆未能速破。

 

阿济格是路径依赖,他出关的冷口等地,就是己巳之变黄台吉带他们打破的关口,分兵劫掠的这些个县城,也同样在己巳之变时被打破过。

 

当年是京畿重地,多年未经战祸,毫无准备之下遭遇袭击。

 

大明的官员又不是没记性,自己巳之变起,京畿不再安稳已成共识,各地都在操练民壮、修补城墙、管理河壕、整备军械。

 

单就固安县,知县叫黄奇遇。

 

黄奇遇是潮州府人,自幼家贫,父亲务农之余常年在外打工,他自幼孝顺,在家负责拾粪堆粪。

 

像洪承畴一样,也是因为贫穷,在私塾外站着听课,让其免费进学,至崇祯元年考取进士。

 

考中进士有四个月的省亲假,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务工的缘故,黄奇遇四个月都没寻到父亲,回京候选,还未得授官,就惊闻父亲客死他乡的消息,便回乡守孝。

 

直至崇祯四年,重新回京等待起复。

 

固安县出缺了。

 

万历当皇上,官员是想当官而不得;崇祯当皇上,很多人是压根就不想当官。

 

单就这个固安县,前两任知县,一个下狱、一个被贬。

 

但黄奇遇家里穷,又守孝三年,就接了这缺,做了知县。

 

上任之初,黄老爷就开始备战了。

 

先拿掉敛财扰民、诬良为盗的县中大吏及其衙役同党,随后修城墙、编县志、练民壮、造军械。

 

崇祯七年,黄奇遇就已经考满该调走了,但城墙当年尚未完工。

 

黄奇遇就为修这城墙,专门给朝廷上书,再干一任,把城墙修高、城壕挖深。

 

阿济格的部队到固安县,等待他的是一座城墙经过修缮、城壕被掘得又深又宽,墙上民壮八百,刀枪弓矢、火枪火药俱足,万人敌、佛朗机炮、大将军炮应有尽有的固安城。

 

别说攻城了,刚一靠近,就要挨炮。

 

同时西边的山西宣大军进剿,东边的高起潜入关,阿济格只能仓惶南奔。

 

途中劫掠郊野,看见明军就跑,甚至开始使用银弹攻势,有拦路的驻军,先派人送点银子借道。

 

以至于在京畿之地,就形成了奇怪的局面,京军、宣大军在后面追,阿济格在前面边抢边跑,勇不可挡,郊野四处被抢,拦路者遇之则溃。

 

高起潜的关宁军原本也要加入这场追击,但他还没走多远,就又收到皇帝的调令,命其进驻密云,看护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