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贼夺鹿侯

第774章 四战之地(第3页)

 

但他到兴安当知州,已经不是什么好年头了。

 

李自成、袁韬,先后攻打兴安州,州中缺乏军队,陕西又被刘承宗所攻打,趾高气扬的明军一支支北上,挨揍变成溃军后又一股股地奔逃过境。

 

大股的流贼叛军惹不起,小股的盗匪乱兵又按下葫芦起了瓢。

 

金之纯一个教谕出身的州官,在这种狂风骇浪里,面对敌军围城,带剑登墙,所求的也只不过是殉国而已。

 

全赖疾风骤雨救命,才两次从李自成、袁韬手下活命,撑到郧阳的卢象升派来援军解围。

 

长久以来,金之纯一直跟郧阳乃至整个湖广的明军保持着广泛的联系。

 

直到今年的涝灾。

 

大雨退去的兴安州事务繁忙,城外还有的陂塘要修、饥民要赈、病死战死淹死的尸首要收。

 

单是在兴安州城左近,为了掩埋尸首,就专门挖出了长宽二十丈的万人坑来收敛。

 

天热暴晒,整日寝食不安,金之纯在这过程中染患瘟疫,一病不起。

 

偏偏这个节骨眼上,前几年从湖广起事的王光昌、王光兴两兄弟领兵至兴安州,再度围困州城。

 

金之纯无法登城据守,他要死了。

 

可兴安州二十余万百姓还要活下去。

 

依金之纯的想法,自然是向湖广的总理卢象升请兵来援,州中之人,也愿意听从他的想法。

 

但他现在命不久矣,州城内的壮丁头目、世职武官们便有了自己的想法。

 

人们纷纷规劝,湖广方向明军来援虽然得力,却终究是客军难以常驻,每每吓退贼军,秦岭北麓稍有风吹草动,便撤回湖广,从无久据之意。

 

况且其俱是客军,入陕西之地,军无纪律,若金之纯不在,恐怕兴安州会成拉锯之地。

 

人们多主张向城外的兴安知州袁韬投降。

 

因为向城外王光昌、王光兴两兄弟投降没意义。

 

单是他们在城上看到的,王家兄弟围城这几日,从西边的汉阴、南边的平利,多次有使者入营,显然是马超和袁韬各自开条件招降他们呢。

 

而袁韬和马超两人,势力上又是袁韬大一点。

 

将城池献给袁韬,至少不必担心接下来再酿出大乱。

 

唯独城里的乡兵头目罗得鸿不同意。

 

罗得鸿的父亲罗世济,是兴安州平利县出身的进士,曾在渑池担任教谕,三年前李自成等人从山西渡过黄河时,攻破渑池,将罗世济生擒,想要把他裹挟劝降。

 

但罗世济拼死不从,最终被杀。

 

因此,罗得鸿对流贼一贯看不上眼,操练乡兵以来,多次仰仗火枪出城袭击袁韬。

 

不过他的乡兵人少,袭击虽有所获,却始终不能建立逐贼大功。

 

可是这会兴安州城能说上话的人,没别的办法了。

 

要么向城外的元帅府知州袁韬投降,要么向城外的湖广流贼王氏兄弟投降,要么让湖广明军飞过来,靠他们自己是绝对守不住这座城。

 

罗得鸿极力阻拦,却很难拿出解决危机的办法。

 

最终,兴安州一众士绅群策群力,决定打个时间差,趁袁韬刚刚跟元帅府接头,州中权当不知道这回事,向刚攻取汉中府的罗汝才求援,要把元帅府的嫡系部队迎进兴安。

 

至于这支嫡系部队进了兴安州,跟州里乱七八糟的各路军队是战是和,那就不是他们考虑的事了。

 

反正兴安州已经够乱,没人怕更乱。

 

何况罗汝才的名气不坏——这家伙跟张献忠不一样,张献忠归附刘承宗之前,就已经把川北陕南的县城凿穿一遍。

 

而罗汝才,攻陷韩藩用的是假名,攻陷瑞藩则是最近的事,名气还没传那么大,人们只知道这个人突然就当旅帅了,根本不了解其精通大型工程的特质。

 

不过即便如此,事情也并不像兴安州掌权者想得那么顺利。

 

罗汝才确实像嗅到腥味的猫,点齐兵马冲进兴安,但在另一边,明军也没闲着。

 

祖大乐进山了。